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吃什么药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及相关表现,治疗药物有硝酸酯类(扩张冠脉等缓解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减耗氧)、钙通道阻滞剂(抑钙等多作用)、抗血小板药物(防血栓)、他汀类药物(调脂等),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有特殊病史(糖尿病、心衰)患者用药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症状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发作多次。
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
(一)硝酸酯类药物
1.作用机制: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增加静脉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例如硝酸甘油,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周围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小,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肌氧耗量减少,从而缓解心绞痛。
2.适用情况:适用于缓解心绞痛发作,也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
(二)β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例如美托洛尔,它可以竞争性地阻断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的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减少心肌耗氧量。
2.适用情况: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心绞痛,尤其适用于心率较快的患者。
(三)钙通道阻滞剂
1.作用机制: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钙离子的利用,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例如硝苯地平,能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小动脉作用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2.适用情况: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尤其是变异型心绞痛。
(四)抗血小板药物
1.作用机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例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2.适用情况:所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非有禁忌证。
(五)他汀类药物
1.作用机制:除了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例如阿托伐他汀,它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同时还可以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适用情况:所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尤其是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在使用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例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头痛等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心率变化,避免心率过慢。
(二)女性患者
女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些女性可能不表现为典型的胸痛,而表现为呼吸困难等不典型症状,在用药时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例如在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月经等生理周期的影响。同时,在选择药物时,也要综合考虑女性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有特殊病史患者
1.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在用药时要加强血糖监测。同时,他汀类药物可能对血糖有一定影响,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
2.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时要谨慎,例如β受体阻滞剂,起始剂量要小,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能进一步抑制心肌收缩力,加重心力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