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和慢性咽炎一样吗
咽炎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慢性咽炎是咽炎的一种类型。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起病急,有局部和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等,病毒感染多对症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慢性咽炎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等引起,病程长症状顽固,有局部多样症状和一般不明显的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等,治疗需去除病因、局部治疗等,一般不用全身用抗生素。
一、咽炎和慢性咽炎的定义及关系
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依据病程长短和病理改变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所以慢性咽炎是咽炎的一种类型。
(一)急性咽炎
定义:多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发,起病较急,常先有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疼痛,吞咽时加重,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因病毒、细菌感染引发急性咽炎;成人若过度劳累、抵抗力下降时也易发病。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急性咽炎的发病风险,比如教师等职业人群因长期用嗓,急性咽炎发病率相对较高。
病史: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更易继发急性咽炎。
(二)慢性咽炎
定义: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原因引起,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完全治愈。主要症状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等,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患者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成年人相对更为常见,不过随着环境因素影响,儿童也有发病趋势。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吸烟、饮酒、过度用嗓等人群,慢性咽炎患病率高,比如长期在化工厂工作的人群,因长期接触有害气体,慢性咽炎发病风险增加。
病史: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病史、鼻部疾病病史(如慢性鼻窦炎)等人群,更易发展为慢性咽炎。
二、二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
(一)急性咽炎
局部症状:起病急,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继有明显咽痛,吞咽时尤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年龄、免疫力以及病原体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如为脓毒性咽炎,则全身及局部症状都较严重。
(二)慢性咽炎
局部症状:症状多样且顽固,咽部异物感常存在,患者常吭喀和吞咽,试图清除咽部分泌物;常有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清晨起床时还可能咳出少量黏稠分泌物,常需用力咳嗽才能清除。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若病情反复发作且患者抵抗力较差时,可能会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如疲倦、低热等。
三、二者在诊断方面的区别
(一)急性咽炎
体格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悬雍垂及软腭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引起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二)慢性咽炎
体格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散在慢性充血的淋巴滤泡,可有咽侧索肥厚。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若怀疑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慢性咽炎,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血液生化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四、二者在治疗原则上的不同
(一)急性咽炎
病毒感染引起: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咽痛较剧时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需注意儿童用药禁忌等情况,优先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
细菌感染引起: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治疗,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
(二)慢性咽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戒烟酒等。
局部治疗:常用含漱液(如呋喃西林溶液)、含片(如碘喉片等)等缓解咽部不适症状;还可采用激光、低温等离子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谨慎选择,尤其要考虑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耐受性等情况。
全身治疗: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只有在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等特殊情况下,才根据病情适当选用抗生素等药物,但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避免不合理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