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怎么区分的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二者在症状表现、舌象脉象、病因发病环境及治疗原则上有差异。风寒感冒轻度发热或无发热、明显畏寒、流清涕、咳嗽声重咳痰清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因劳累吹风受凉致,气候寒冷时多发,治以辛温解表;风热感冒多高热、怕冷轻、流黄涕、咳嗽频繁咳痰黄稠,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因外感风热或过食温热致,气候温暖时多发,治以辛凉解表。
一、症状表现差异
(一)风寒感冒
发热情况:一般为轻度发热或无明显发热,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导致肌表被束,阳气郁闭相对较轻。例如,有研究表明,风寒感冒患者体温多在38℃以下,且发热程度相对温和。
怕冷表现:明显畏寒,得衣被则有所缓解,这是由于风寒外束,肌表失于温煦所致。儿童患者若患风寒感冒,往往会蜷缩身体以寻求温暖,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离暖源等。
鼻塞流涕:流清涕,鼻涕质地稀薄,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肺卫失宣,津液上犯为涕,清涕是其典型表现。成人及儿童均可能出现,儿童可能因鼻塞而影响呼吸、吃奶(婴儿)或睡眠等。
咳嗽特点:咳嗽声重,咳痰清稀色白,是因为风寒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咳嗽,寒邪导致痰液清稀。
(二)风热感冒
发热情况:多为高热,体温常可达到38℃以上,甚至更高,这是因为风热之邪侵袭,热邪较盛,容易导致机体发热明显。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更容易出现高热情况,且可能因高热引发惊厥等,需密切关注。
怕冷表现:怕冷症状相对较轻,甚至有些患者感觉不怕冷,这是因为风热之邪属阳,热象明显,以发热、口渴等表现为主,畏寒不显著。
鼻塞流涕:流黄涕,鼻涕质地黏稠,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化热伤津,炼液为痰,导致鼻涕黏稠发黄。成人及儿童均可出现,儿童可能因鼻塞流涕影响呼吸、进食等。
咳嗽特点:咳嗽频繁,咳痰黄稠,是因为风热犯肺,肺受热灼,炼液为痰,痰热互结,导致咳嗽、咳痰黄稠。
二、舌象与脉象差异
(一)风寒感冒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为阴邪,未明显化热,所以舌苔表现为薄白,舌质颜色相对正常。
脉象:脉多浮紧。浮脉主表,紧脉主寒,浮紧脉常见于风寒表实证,提示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气血向外抗争。
(二)风热感冒
舌象:舌边尖红,苔薄黄。风热之邪为阳邪,容易化热,导致舌质边尖发红,舌苔薄黄。
脉象:脉多浮数。浮脉主表,数脉主热,浮数脉提示风热之邪在表,有热象。
三、病因与发病环境差异
(一)风寒感冒
病因: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引起,如夏季过度吹空调、风扇,或冬季穿衣过少等。人体在劳累后正气相对较弱,此时风寒之邪容易侵袭人体。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活动量较大,若未及时增减衣物,更易因吹风受凉引发风寒感冒;老年人正气渐衰,也较容易在劳累后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病。
发病环境:常见于气候寒冷、温差较大的季节或环境,如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时,人们若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患上风寒感冒。
(二)风热感冒
病因:常因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多发生在气候温暖多风的春季或夏季,如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腠理开泄,此时吹风受凉,风热之邪容易乘虚而入;或者过度食用辛辣、温热食物,导致体内积热,再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病。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若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等温热食物,也容易引发风热感冒;成人在夏季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与外界高温环境频繁交替的情况下,也易患风热感冒。
发病环境:多见于气候温暖、湿度相对较高的季节或环境,如春夏之交,天气转暖,风热之邪容易盛行。
四、治疗原则差异
(一)风寒感冒
治疗原则: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发散风寒之邪来缓解症状。可采用食用生姜红糖水等方法,生姜性温,红糖能温中,有助于发散风寒。儿童患者可适当饮用温热的生姜红糖水,但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在采用辛温解表方法时,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避免辛温太过耗伤正气。
(二)风热感冒
治疗原则:以辛凉解表为主,通过疏散风热之邪来改善病情。可选用具有辛凉解表作用的中成药等。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儿童专用且经过临床验证安全的药物;老年人若患风热感冒,由于脏腑功能减退,在用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选用过于寒凉的药物损伤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