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或休克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重症时的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内镜或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有腹痛、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治疗有内科止痛、替代治疗、糖尿病治疗及外科手术;不同人群胰腺炎有特殊情况,儿童需重视营养支持和谨慎用药,老年常合并基础疾病需综合考量,妊娠期要权衡母胎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措施。
一、胰腺炎的症状
(一)急性胰腺炎症状
1.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常在饮酒、饱食后发生,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呈带状分布。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刀割样痛等,且一般止痛药物难以缓解。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约80%-9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
2.恶心、呕吐:发病初期即可出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较高,需考虑有继发感染等情况。
4.低血压或休克: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表现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尿量减少等,这是因为大量炎性渗出、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二)慢性胰腺炎症状
1.腹痛: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痛等,可放射至背部、两胁等部位,患者进食后疼痛可加重。
2.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体重减轻等,这是由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因为胰腺的胰岛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二、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胰腺炎治疗
1.一般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降低腹内压。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大量液体,纠正因呕吐、发热等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有效血容量。
2.药物治疗
抑制胰液分泌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可抑制胰液的分泌,从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
抑制胰酶活性药物:如加贝酯等,可抑制胰蛋白酶等胰酶的活性,减轻胰腺炎症反应。
3.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等情况。
营养支持: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保证患者营养需求,促进胰腺修复。
内镜或手术治疗:对于有胆道梗阻等情况的患者,可通过内镜进行相关治疗;对于胰腺坏死感染等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二)慢性胰腺炎治疗
1.内科治疗
止痛治疗: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如非甾体抗炎药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补充胰酶制剂,改善患者消化吸收不良的状况。
糖尿病的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
2.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对于有胆道梗阻、胰腺假囊肿、胰腺脓肿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引流脓肿等。
三、不同人群胰腺炎的特殊情况
(一)儿童胰腺炎
儿童胰腺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重视。儿童胰腺炎多与胆道疾病、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同时,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例如,在选择止痛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等的药物,多采用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法。
(二)老年胰腺炎
老年胰腺炎患者往往病情相对复杂,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例如,在补液时要注意控制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患者的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妊娠期胰腺炎
妊娠期胰腺炎较为罕见,但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由于涉及胎儿的安全,在治疗时要权衡母亲和胎儿的情况。治疗上需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如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