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湿疹怎么治疗
渗出性湿疹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皮肤护理(用温水轻柔清洗、及时涂保湿剂)和避免刺激因素(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外用有不同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及湿敷药物,系统用抗组胺药物;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要谨慎选药、注意皮肤清洁干燥等,老年人要考虑皮肤耐受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孕妇用药需格外谨慎且注意皮肤护理。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因为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可能会加重皮肤屏障损伤,而皮肤屏障受损是渗出性湿疹的一个重要诱因。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水温适宜,清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动作要轻柔,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洗完后及时涂抹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如含有神经酰胺、甘油等成分的保湿霜。保湿剂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对于各年龄段的渗出性湿疹患者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干燥皮肤的患者,能有效缓解瘙痒等不适症状。
2.避免刺激因素
穿着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化纤类等材质的衣物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加重湿疹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舒适、透气的棉质衣物,并且定期更换,保持衣物清洁。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牛奶、鸡蛋、海鲜等)、花粉、尘螨等。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如果患者对尘螨过敏,要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晾晒被褥,使用防螨床品等。对于婴幼儿患者,添加辅食时要谨慎,逐步引入新食物,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轻度渗出性湿疹可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度渗出性湿疹可选用中效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但要注意,对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应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周,避免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更要严格控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以及儿童患者。这类药物相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小,不会引起皮肤萎缩等问题,但可能会有局部烧灼感等不适,一般在使用初期较为常见。
湿敷药物:对于有明显渗出的部位,可先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3%硼酸溶液具有收敛、消肿的作用,湿敷时要注意溶液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0-30℃,每次湿敷15-20分钟,每天可湿敷2-3次,能有效减少渗出。
2.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但要注意,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并且要注意药物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避免从事驾驶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组胺药物要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
婴幼儿渗出性湿疹更为常见,在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外用药物选择要更温和,如尽量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在皮肤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包裹,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汗腺发育不完善,过度包裹容易导致皮肤潮湿,加重湿疹。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症状变化,如出现感染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渗出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更差,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等问题。在治疗时,外用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到皮肤的耐受性,可适当延长外用药物的使用间隔时间。同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系统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反应。
3.孕妇
孕妇患渗出性湿疹时,药物使用要格外谨慎。外用药物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如弱效糖皮质激素在必要时可短期使用,但要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系统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皮肤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孕妇的情绪变化可能会影响湿疹的病情,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