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
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多样表现,症状上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特点、影响因素)、消化不良症状(饱胀感、嗳气、反酸)及其他症状(恶心、食欲不振);体征上腹部多数有轻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和反跳痛,需结合相关检查综合明确诊断且不同患者表现有个体差异
一、症状表现
(一)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1.疼痛特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可为隐痛、胀痛等。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较轻,可忍受;部分患者疼痛相对明显,但一般不会剧烈如绞痛。其发生与胃酸刺激胃黏膜病变部位有关,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对疼痛的感受和描述有所不同。从年龄角度看,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如成人清晰,常表现为哭闹、不愿进食等;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迟钝,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
2.影响因素:饮食因素是重要影响因素,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食物后,可能加重上腹部不适或引发疼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熬夜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上腹部疼痛症状。有既往胃部疾病史的患者,在病情波动时更易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二)消化不良症状
1.饱胀感:患者常出现早饱现象,即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腹部饱胀,食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影响了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年龄较小的儿童患慢性浅表性胃炎时,可能表现为食欲下降、喂养困难,同时伴有腹部饱胀感,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本身减退,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饱胀感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2.嗳气:患者会频繁出现嗳气,即胃内气体反流至食管,经口腔排出。这是由于胃动力不足,胃内气体积聚,通过嗳气排出气体以缓解胃部不适。饮食过快、摄入较多产气食物等可能诱发或加重嗳气症状。不同性别患者在嗳气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伴随其他症状时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女性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因激素变化等因素使消化不良症状包括嗳气有所变化。
3.反酸: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食管反流,导致患者出现反酸症状,即胃酸反流至口腔,感觉口中有酸味。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胃的抗反流屏障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使得胃酸容易反流。饮食过甜、过酸食物可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酸症状。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会刺激胃黏膜,加重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三)其他症状
1.恶心: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会出现恶心感,可能伴有呕吐,但呕吐一般不剧烈,呕吐物多为胃内的消化液和未消化食物。恶心的发生与胃黏膜炎症引起的胃功能紊乱有关,当胃部受到刺激时,容易引发恶心反射。儿童患者出现恶心时,需注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腹泻等,以排除其他疾病;老年患者若频繁恶心,需考虑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机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2.食欲不振:患者整体食欲下降,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部不适影响了患者的进食欲望,同时慢性疾病的长期困扰也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进一步影响食欲。不同年龄层患者食欲不振的表现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挑食、厌食,长期食欲不振会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加重身体虚弱状况。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压痛:医生进行腹部查体时,多数患者上腹部有轻压痛,疼痛部位多在剑突下偏左或偏右区域。压痛是由于胃黏膜炎症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起的。儿童患者进行腹部压痛检查时,可能因不配合导致检查难度增加,但仍可通过轻柔操作发现上腹部有一定程度的敏感;老年患者腹部脂肪较厚等因素可能使压痛表现不典型,但仍能检测到上腹部的轻压痛。
2.无明显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情况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腹部不会出现肌紧张(腹部肌肉紧张变硬)和反跳痛(按压腹部后突然松手时疼痛加剧),这与胃溃疡、胃穿孔等严重胃部疾病相鉴别,后两者会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等急腹症表现。但在病情突然加重等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典型的体征变化,需要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性别患者在体征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主要依据腹部查体的客观结果来判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多样,通过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评估,结合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等)才能明确诊断,不同患者由于个体差异,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