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心肌桥是怎么回事呢
心肌桥是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发病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和有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诊断靠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分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手术(心肌桥松解术),不同人群有其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密切观察,老年要综合考虑合并病,女性用药考虑特殊生理情况,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需改变不良方式,有基础病史者兼顾基础病治疗。
一、心肌桥的基本定义
心脏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而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被心肌纤维覆盖,这段心肌纤维就称为心肌桥,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壁冠状动脉。
二、心肌桥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的异常生长有关。在胚胎发育时,冠状动脉的分支从心外膜向心内膜生长,如果这一过程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某段冠状动脉被心肌包绕形成心肌桥。
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部分心肌桥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多在因其他疾病进行冠脉造影等检查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较小,不足以引起心肌缺血等相关的临床症状。
2.有症状情况
心绞痛:是心肌桥患者较常见的症状。当心肌收缩时,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桥压迫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减少,从而引起心绞痛。疼痛多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的表现,可位于胸骨后、心前区等部位,疼痛性质可为压榨性、闷痛等,一般在劳累、情绪激动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情况下诱发或加重。
心律失常: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时,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可表现为心悸等不适。
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进而引发心肌梗死,出现剧烈胸痛、大汗、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四、心肌桥的诊断方法
1.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金标准。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可以发现冠状动脉某一段在收缩期出现狭窄,舒张期狭窄消失的“挤奶征”表现,即收缩期冠状动脉像被挤奶一样变窄,舒张期恢复正常。
2.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更精确地观察心肌桥处冠状动脉的管壁情况以及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管腔的压迫程度等,有助于更详细地评估心肌桥的病变情况。
3.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也可以初步评估心肌桥的情况,能够显示心肌桥的位置、长度等,但对于诊断的准确性相对冠状动脉造影稍逊一筹。
五、心肌桥的治疗
1.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时间,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所致的心肌缺血。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等。
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例如地尔硫卓等,能有效缓解心肌桥患者的心绞痛等症状。
2.手术治疗
心肌桥松解术: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肌桥松解术。通过手术切断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桥,解除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改善心肌供血。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六、不同人群心肌桥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儿童心肌桥相对较少见,若发现心肌桥,需要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肌桥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变化。如果没有症状,定期随访即可;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治疗,避免过早使用不恰当的药物或治疗手段。
2.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心肌桥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心肌桥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合并疾病的情况。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手术治疗时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3.女性人群:女性心肌桥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用药时,需要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如妊娠相关禁忌等。例如在使用某些β受体阻滞剂时,要考虑对胎儿等的影响(如果有妊娠可能)。
4.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心肌桥患者,需要建议其戒烟限酒。因为吸烟、酗酒等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肌桥相关的症状。而对于有运动习惯的人群,要建议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等症状,但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5.有病史人群:对于已有冠心病等基础病史的心肌桥患者,在治疗心肌桥时,要同时兼顾基础病史的治疗。例如在使用治疗心肌桥的药物时,要考虑对原有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影响,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