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什么原因
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包括皮肤疾病相关、系统性疾病相关和外界因素相关。皮肤疾病相关有湿疹(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伴瘙痒等多形性皮疹)、银屑病(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免疫介导皮肤病,有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及不同程度瘙痒)、荨麻疹(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风团和瘙痒);系统性疾病相关有肝肾疾病(肝病致胆汁淤积等引起瘙痒,肾病因多种因素致皮肤瘙痒)、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因高血糖等致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引发瘙痒);外界因素相关有环境因素(干燥气候使皮肤水分流失等致瘙痒,接触过敏原致过敏性皮炎瘙痒)、生活方式因素(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致瘙痒,穿着不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失衡、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有关。湿疹患者常出现皮肤瘙痒,伴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皮肤肥厚、苔藓样变。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幼儿湿疹可能与遗传、接触过敏原等有关,成人湿疹可能与精神因素、慢性感染病灶等相关。例如,有研究表明,约60%的婴幼儿湿疹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一方有过敏史时,子女患湿疹的风险增加。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有关,遗传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约30%的患者有家族史。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青壮年多见。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复杂,常见原因有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接触物等。患者主要表现为风团和瘙痒,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可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常见。
系统性疾病相关:
肝肾疾病:
肝病:如肝硬化等。肝脏功能受损时,可能导致胆汁淤积,胆汁中的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同时,肝病患者机体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异常,体内一些毒性物质蓄积也可能引发瘙痒。肝硬化患者中约有1/3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且瘙痒程度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皮肤瘙痒,其发生机制与尿毒症毒素蓄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肤干燥等多种因素有关。尿毒症毒素如甲状旁腺激素、吲哚类物质等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瘙痒,同时肾功能不全患者皮肤干燥发生率高,进一步加重瘙痒症状。各年龄段慢性肾病患者均可出现皮肤瘙痒,且随着肾功能恶化,瘙痒发生率增加。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较为常见,原因包括高血糖导致皮肤脱水、神经病变引起神经末梢功能异常、皮肤易受真菌感染等。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其中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更为多见。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约10%-15%的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合并有真菌感染。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皮肤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导致瘙痒;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皮肤干燥、代谢减慢也可引起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约有1%-3%会出现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有一定比例。
外界因素相关:
环境因素:
干燥气候:在寒冷、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出现瘙痒。例如,冬季空气湿度低,人体皮肤的水分蒸发速度比夏季快2-3倍,皮肤容易干燥起皮,从而引发瘙痒。老年人皮肤本身保湿功能下降,在干燥气候下更易受影响。
接触过敏原:如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导致皮肤瘙痒。不同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花粉过敏在春季多见于过敏体质人群;尘螨过敏在居住环境潮湿、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中更易发生。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在卧室灰尘较多、未经常清洁床单被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清洁:频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热水烫洗皮肤,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和角质层,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瘙痒。尤其对于老年人,皮肤本身油脂分泌减少,过度清洁更容易引发瘙痒。
穿着不当: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由于化纤不透气且容易产生静电,可刺激皮肤引起瘙痒。此外,紧身衣物摩擦皮肤也可能导致局部瘙痒。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穿着不当出现皮肤瘙痒,儿童皮肤娇嫩,穿着不合适的衣物更容易引起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