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别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介绍了风寒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包括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吹风受凉等致风寒之邪犯肺发病,表现为恶寒重等,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特点,诊断结合病史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该病毒引起,传播、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等有特异,诊断需综合多方面,还阐述了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患两者的不同情况及注意要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秋冬季节更易发病,人体在疲劳、抵抗力下降时易受风寒之邪侵犯,风寒之邪阻滞肺气,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而发病。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呼吸道等部位增殖,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可导致肺部炎症等病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等,一般全身症状相对明显,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病程相对较短,若没有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可逐渐恢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发热可为低热至高热,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2.体征表现
风寒感冒:查体时可能见咽部轻度充血等表现,肺部听诊一般无明显异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情较轻的患者体征可能不明显,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快、肺部实变体征等,如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风寒感冒: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2.病原学检查
风寒感冒:一般无特异性病原学检测异常,病毒核酸检测等为阴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时荧光RT-PCR检测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可为阳性;病毒基因测序可发现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的病毒序列。
3.影像学检查
风寒感冒:胸部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风寒感冒: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劳累后吹风受凉等)、典型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等)进行初步诊断,一般结合经验即可诊断,若要排除其他疾病,可通过病原学等检查辅助鉴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根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疫情地区旅居史或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等)、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诊断,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2.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肺炎等疾病鉴别。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其特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等差异;与细菌性肺炎相比,细菌性肺炎患者多有高热、咳脓痰等表现,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常增高,病原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细菌等。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患风寒感冒时,一般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易出现发热较高等情况,但病程相对成人可能较短,护理上需密切观察体温等变化,保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部分儿童可能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少数儿童可出现病情进展较快的情况,需特别关注儿童的呼吸、精神等状况,如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要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弱,患风寒感冒时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加重病情;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注意观察其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若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需更加严密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3.孕妇:孕妇患风寒感冒时用药需谨慎,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变化可能相对复杂,因为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病情,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