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关节症状包括晨僵(多数患者晨起关节僵硬超1小时有诊断价值,多种因素影响)、关节疼痛与肿胀(多对称累及多关节,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晚期关节畸形(因病情控制不佳致关节结构改变,不同年龄影响不同);关节外症状有类风湿结节(是病情活动重要指标,不同人群表现需关注)、类风湿血管炎(可致皮肤溃疡等,不同因素影响病情)、肺部受累(有间质性肺炎等,特定人群需定期检查)、心脏受累(有心包炎等,不同年龄性别有影响)、血液系统受累(有贫血等,不同人群影响不同)。
一、关节症状
1.晨僵
多数患者会出现晨僵现象,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关节部位僵硬、活动不灵活,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这种晨僵在病情活动期较为明显,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关节滑膜炎症导致的滑膜充血、水肿,以及关节腔积液等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为关节退变基础上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晨僵情况可能更为顽固。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时,晨僵可能会有一定波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晨僵可能会因关节劳损而加重。
2.关节疼痛与肿胀
疼痛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多为对称性,可累及多个关节,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表现为隐痛,有的则为明显的刺痛或胀痛。随着病情进展,关节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软组织增生等原因引起。例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患者可能会发现手指变粗,难以完成精细动作,如扣纽扣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更难以准确描述疼痛,但会表现出关节活动受限等异常行为;老年患者可能因同时合并其他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而使关节疼痛肿胀的表现更复杂。
3.关节畸形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常见的有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畸形等,膝关节可能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关节畸形的发生是由于病情长期控制不佳,关节软骨、骨质、韧带等结构受到破坏,导致关节正常结构发生改变。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关节退变基础,发生畸形后可能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等;儿童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肢体功能。
二、关节外症状
1.类风湿结节
部分患者可在关节隆突部位及受压部位出现类风湿结节,如肘部、鹰嘴突等部位。类风湿结节是病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病理基础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下组织。一般来说,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对于有类风湿结节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老年患者如果合并类风湿结节,可能因为身体机能下降,结节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儿童患者出现类风湿结节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也需要积极评估病情。
2.类风湿血管炎
可表现为皮肤溃疡、指(趾)坏疽、外周神经病变等。皮肤溃疡可能出现在下肢等部位,溃疡边缘不整齐,愈合困难。类风湿血管炎的发生与血管炎症导致的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等有关。不同性别患者发生类风湿血管炎的概率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影响病情进展。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发生类风湿血管炎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血管病变后果。
3.肺部受累
可出现间质性肺炎、肺结节等。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咳嗽、气短等症状,病情较轻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活动后气短会逐渐加重。肺结节可为单发或多发。对于有长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肺部受累情况。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影响下,肺部受累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机制主要与免疫炎症累及肺部有关。
4.心脏受累
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等。心包炎表现为胸痛、心悸等,心电图可能出现异常改变。心肌炎则可能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受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并不罕见,尤其是病情长期活动的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受累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心脏受累的风险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5.血液系统受累
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与慢性炎症导致的红细胞生成抑制等有关。血小板增多则与炎症刺激有关。对于血液系统受累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儿童患者出现血液系统受累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的抵抗力;老年患者合并血液系统受累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