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发的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轻症预后好,有腹痛等表现,与胆道疾病等有关;重症凶险,有严重并发症,与严重感染等有关。慢性胰腺炎有胰腺病理改变及相应临床表现,与长期酗酒等有关。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急性轻症保守、重症综合,慢性缓解疼痛等。预防要从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积极治胆道疾病及特殊人群注意等方面进行
一、胰腺炎的定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
二、胰腺炎的分类及特点
(一)急性胰腺炎
1.轻症急性胰腺炎
多数患者病情轻,预后好。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病理改变多为胰腺间质水肿等。其发病可能与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管炎症等)、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例如,胆道系统的结石等可导致胰管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壮年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的人群风险较高;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也增加。
2.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除了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休克、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病理改变有胰腺坏死等。发病往往与严重的胆道感染、大量饮酒、创伤等因素相关。在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病情可能更复杂,预后更差。
(二)慢性胰腺炎
1.病理特点
胰腺腺泡萎缩、胰管扩张、胰腺纤维化及钙化等。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腹泻、消瘦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如糖尿病等)。其发病与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在年龄上,多见于中年男性;长期大量饮酒的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有胆道疾病病史且未有效控制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
三、胰腺炎的诊断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
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如重症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2.血清脂肪酶
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较高。
3.C反应蛋白(CRP)
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有助于评估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初步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等,但易受胃肠道气体干扰。
2.CT检查
对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估胰腺炎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可显示胰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坏死、渗出等情况。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在CT上可表现为胰腺实质及周围组织坏死、积液等。
四、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一)急性胰腺炎
1.轻症急性胰腺炎
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等);抗感染治疗(如有胆道感染等情况)等。
2.重症急性胰腺炎
需多学科综合治疗。除上述保守治疗措施外,可能需要进行重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等;若有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等。
(二)慢性胰腺炎
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胰腺功能。包括戒烟戒酒,调整饮食,给予胰酶替代治疗(如补充胰酶制剂)来改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对于疼痛严重者,可使用止痛药物等。如果有胰腺假囊肿、胆总管梗阻等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五、胰腺炎的预防措施
(一)生活方式方面
1.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是胰腺炎的重要诱因,应严格限制饮酒量,最好戒酒;暴饮暴食会使胰液分泌突然增加,容易诱发胰腺炎,应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2.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有胆道结石、胆管炎症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防止胆道疾病复发导致胰管梗阻等情况引发胰腺炎。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应更加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胆道疾病等问题,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要更加严格自律,如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劳累等,以降低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2.儿童
儿童胰腺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等情况,要加强监测。同时,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等不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