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怎样治疗
胃出血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禁食;补充血容量,输液输血纠正休克;止血治疗,药物止血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内镜下止血针对不同病因;病因治疗,溃疡病要抗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菌,静脉曲张要降门静脉压预防再出血;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且合并基础病需谨慎,儿童用药遵儿科原则,妊娠期女性治疗要权衡对胎儿影响。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患者应保持安静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减少身体的耗氧量,防止出血进一步加重。对于有焦虑情绪的患者,需进行心理安抚,减轻其紧张焦虑状态,因为情绪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血压升高,加重出血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呕血、黑便的情况。通过监测心率和血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休克等严重情况,例如如果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或者收缩压较基础血压下降超过30mmHg,同时伴有心率增快等表现,往往提示存在失血性休克的可能。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要及时给予吸氧等相应处理。
禁食:在胃出血活动期,一般需要禁食,以免食物刺激胃酸分泌,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和出血。但如果是少量出血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逐渐给予少量流质饮食。
二、补充血容量
输液输血:根据患者出血的量和休克的程度,及时补充血容量。如果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平衡液等晶体液,以迅速补充血容量。对于失血量较大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输入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等,同时根据血型和血常规情况,必要时输入红细胞悬液等进行输血治疗,以纠正贫血和休克状态。
三、止血治疗
药物止血: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创造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的碱性环境,从而促进止血。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胃内pH值,降低再出血的风险。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可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生长抑素能选择性地减少内脏器官的血流,尤其是门脉系统的血流,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内镜下止血:如果是因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的胃出血,可通过内镜进行止血治疗。例如,对于胃溃疡出血,可以采用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溶液等)、电凝止血、激光止血或放置止血夹等方法进行止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进行内镜下套扎术或注射硬化剂等治疗。
四、病因治疗
针对溃疡病的治疗:如果胃出血是由消化性溃疡引起,在出血停止后需要进行抗溃疡治疗,通常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铋剂等,以促进溃疡的愈合,防止再次出血。同时需要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需要进行规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针对静脉曲张的治疗:如果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出血控制后,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再次出血。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降低门静脉压力,对于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内镜下长期随访、手术治疗(如门体分流术等)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胃出血时往往病情变化较快,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生命体征和基础疾病的变化。例如,在补充血容量时,要注意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输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在使用止血药物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
儿童患者: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格外谨慎。儿童胃出血可能与溃疡、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有关。在治疗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针对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在使用药物止血等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胃出血需要权衡治疗措施对胎儿的影响。在选择止血药物和治疗方法时,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方案。例如,在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时,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内镜下治疗也需要充分评估对妊娠的影响,必要时在多学科协作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