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维护口腔卫生;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用抗生素,局部用含漱液等;手术适用于反复急性发作、影响呼吸吞咽、过度肥大或成病灶等情况,方式有剥离法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治疗各有注意要点。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免疫力的恢复。学龄期儿童每天应保证9-12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成年患者,也需维持7-8小时的规律睡眠。
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扁桃体造成进一步刺激。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应劝导其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饮酒可能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恢复。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选择慢跑、跳绳等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20-30分钟;成年人可选择快走、游泳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全身状况,对慢性扁桃体炎的控制有一定帮助。
2.口腔卫生维护: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监督刷牙过程。饭后可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细菌在口腔内的滋生,降低对扁桃体的不良影响。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
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患者对青霉素类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合适的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但要避免滥用。例如,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其年龄和体重,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儿童剂量范围来使用,以确保疗效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局部用药:
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具有清洁、杀菌、消炎的作用。含漱时要仰头,使含漱液充分接触咽部,每次含漱时间约1-2分钟,每天可含漱3-4次。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含漱时的安全,避免误咽含漱液。也可局部应用一些消炎的喉片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4-5次及以上,或者已经影响到呼吸、吞咽功能,出现睡眠打鼾、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或者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面容(如腺样体面容);以及已经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此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因扁桃体肥大导致儿童长期睡眠打鼾,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应及时评估并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扁桃体切除术,可分为传统的剥离法和近年来逐渐普及的等离子刀切除术等。等离子刀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创面愈合不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操作和术后管理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术后要特别注意饮食,术后当天可进食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冰淇淋等,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出血风险;成年患者术后也要注意饮食的过渡,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要密切观察术后有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在治疗过程中要尤其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儿童术后的护理要更加精细,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伤口疼痛情况以及饮食情况,确保儿童能够顺利恢复。例如,儿童术后若出现持续高热、伤口大量出血等情况,要立即就医。
2.老年患者:
老年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对血糖、血压等的影响。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也可能较慢,要加强术后的监护和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慢性扁桃体炎时,治疗要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如加强口腔卫生、调整生活方式等。如果需要药物治疗,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且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手术治疗一般不建议在妊娠期进行,除非病情非常严重,经过充分评估后认为手术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