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皮炎是怎么回事
夏季皮炎是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由气候和个体因素导致,临床表现为四肢伸侧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等,可通过诊断与鉴别诊断确诊,预防需改善环境、护理皮肤、选择合适穿着,治疗分局部和系统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肥胖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夏季皮炎的定义
夏季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与夏季气候密切相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度环境下。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气候因素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较多,汗液不易蒸发,导致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汗液中的氯化钠、尿素等成分会刺激皮肤,引发炎症反应。例如,研究表明,当环境相对湿度超过60%、温度在30℃以上时,夏季皮炎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高温环境还会使皮肤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皮肤的屏障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发炎症。
2.个体因素
不同个体对夏季高温、高湿度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一些人皮肤的汗腺分泌功能较为旺盛,出汗量多,相对更易发生夏季皮炎。比如,肥胖人群由于皮下脂肪厚,散热相对困难,出汗更多,发生夏季皮炎的几率可能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皮肤的敏感性也是一个因素,本身皮肤较为敏感的人,如患有特应性皮炎等基础皮肤疾病的患者,在夏季更易出现夏季皮炎的症状加重情况。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多发生在四肢伸侧,尤其是小腿部位较为常见。初期皮肤可出现红斑,随着病情发展,红斑上会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
患者常感到剧烈瘙痒,这种瘙痒在受热后往往会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例如,夜间气温相对较高,患者可能会因瘙痒而频繁醒来,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2.病情演变
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皮肤可能会出现抓痕、血痂等继发改变,长期不愈还可能导致皮肤粗糙、增厚等慢性改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依据夏季发病、典型的皮肤表现(如四肢伸侧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以及发病与高温、高湿度环境相关等特点进行诊断。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季节、症状表现以及生活环境等情况。
2.鉴别诊断
湿疹:湿疹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不一定与夏季特定气候直接相关,皮疹形态多样,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与夏季皮炎的发病特点和表现有一定区别。例如,湿疹的皮疹除了红斑、丘疹外,还可能有水疱、渗出等表现,分布相对不那么局限于四肢伸侧。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去除接触物后病情可较快改善,与夏季皮炎的无明确接触史、与夏季气候密切相关的特点不同。比如患者接触了某些过敏物质后出现的皮疹,位置相对固定。
五、预防与治疗
1.预防
改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散热,可使用空调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使环境相对舒适。例如,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6℃-28℃,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左右。
皮肤护理: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可选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过度搓洗皮肤。洗完澡后,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但要选择清爽不油腻的类型,防止堵塞毛孔。比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应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温和保湿产品。
穿着选择: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有助于汗液的蒸发和皮肤的呼吸。
2.治疗
局部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具有止痒、收敛作用的药物缓解症状。如果皮肤出现渗出,可使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还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但要注意根据不同部位和患者年龄等合理选择,如儿童应选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乳膏。
系统治疗:对于瘙痒剧烈影响睡眠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谨慎,应根据年龄和体重等调整剂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皮肤更娇嫩,发生夏季皮炎时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和护肤品。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选用儿童专用的、温和的药物,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例如,儿童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时,要选择低强度的,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2.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所减退,更容易受到夏季高温、高湿度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夏季皮炎。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舒适,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在治疗方面,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3.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由于散热困难,出汗更多,发生夏季皮炎的风险较高。除了采取一般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外,更要注重控制体重,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来减轻体重,以减少汗液分泌,降低夏季皮炎的发病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