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病综合征症状
狼疮相关症状包括肾脏相关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全身的发热、乏力、关节肌肉症状;其他系统受累的皮肤表现、血液系统表现,如蛋白尿致泡沫尿等,发热因免疫炎症,关节肌肉多对称疼痛等,皮肤有蝶形红斑等,血液可现三系减少等。
一、肾脏相关症状
1.蛋白尿:是狼疮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肾脏表现之一。大量蛋白尿可导致尿液中泡沫增多,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从病理机制来讲,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肾脏肾小球滤过膜,导致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原本不能通过的大分子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蛋白尿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大量蛋白尿的情况,这与儿童肾脏的生理特点以及免疫系统对狼疮反应的特殊性有关。
2.血尿:患者尿液中可出现红细胞,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肉眼血尿则可观察到尿液呈红色。血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从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漏出进入尿液。不同性别患者在狼疮性肾病综合征中出现血尿的概率可能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病情严重程度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等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尿情况可能更明显。有狼疮病史的患者,病情活动时更容易出现血尿反复。
3.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水肿的发生与蛋白尿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有关,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眼睑和颜面部明显水肿,这是因为儿童的组织疏松,液体更容易积聚。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因体内激素水平影响,水肿情况稍有不同。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加重水肿程度,有狼疮病史的患者若不注意控制盐分摄入,水肿可能更难消退。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发热的原因与狼疮本身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免疫系统被激活后释放炎症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热特点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发热可能相对更急骤,体温波动较大;老年患者发热可能相对较温和。性别对发热本身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发热可能因狼疮病情变化而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出现发热反复,有狼疮病史的患者在病情活动期更易发热。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这与疾病导致的慢性炎症消耗能量、贫血等因素有关。在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较为常见,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较平时减少,不愿意玩耍等;老年患者则可能表现为日常活动受限,如行走一段距离就需要休息。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后等时期,乏力可能会稍有加重,这与激素水平变化以及疾病本身的影响有关。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会加重乏力症状,有狼疮病史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3.关节肌肉症状:约90%以上的患者会有关节疼痛,多累及手指、手腕、膝关节等部位,呈对称性。肌肉症状可表现为肌肉无力、疼痛。关节肌肉症状的发生是由于狼疮累及关节及肌肉周围组织,免疫炎症反应导致关节滑膜炎症、肌肉损伤等。不同年龄患者关节肌肉受累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关节疼痛而出现行走姿势异常;老年患者可能因关节退变基础上合并狼疮,关节疼痛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在妊娠等时期,由于激素变化和身体负担增加,关节肌肉症状可能加重。生活方式中,过度运动或关节过度使用会诱发或加重关节肌肉症状,有狼疮病史的患者应注意关节肌肉的适度活动和保护。
三、其他系统受累相关症状
1.皮肤表现:约80%的患者有皮肤损害,常见的有面部蝶形红斑,表现为双侧面颊部对称性的红斑,形似蝴蝶。还有盘状红斑、光过敏等表现。光过敏是指患者暴露于日光后皮肤症状加重,这是因为紫外线可诱发狼疮患者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病变加重。不同年龄患者皮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面部蝶形红斑可能相对不典型;老年患者皮肤较为脆弱,光过敏可能更易导致皮肤损伤。女性患者由于激素等因素,皮肤表现可能在月经周期等有变化,有狼疮病史的患者应严格避免日光暴晒,注意皮肤的防护。
2.血液系统表现: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白细胞减少可使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可导致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血液系统受累的原因是狼疮导致的自身免疫破坏了血细胞的生成或导致其过度破坏。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液系统表现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女性患者在妊娠等时期,血液系统变化可能因狼疮病情而加重,有狼疮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