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包括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分类,适用5-55岁、确诊变应原介导且常规药物治疗不佳或不耐受、因变应原暴露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疗程分累加和维持阶段,有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风险,需注意相关事项,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温馨提示,规范脱敏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
一、脱敏治疗的定义
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又称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针对变应性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通过让患者逐渐接触变应原提取物,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使患者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症状明显减轻或不再产生临床症状。
二、脱敏治疗的分类
1.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将标准化的变应原提取物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从小剂量开始皮下注射,逐渐增加剂量和浓度,达到维持剂量后持续注射一段时间。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可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经过一定疗程的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后,患者的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评分明显降低。
2.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将变应原提取物滴于舌下,使机体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变应原,从而诱导免疫耐受。与皮下注射相比,舌下含服具有使用方便、依从性较好等优点。研究发现,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对花粉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样有效,能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
三、脱敏治疗的适用人群
1.年龄因素:一般来说,皮下注射脱敏治疗适用于5岁及以上患者,舌下含服脱敏治疗适用于6-55岁患者。对于低龄儿童,需谨慎评估,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环境控制等,因为低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和安全性需要更多关注。
2.病史因素:适用于确诊为变应原介导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且患者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例如,患者使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可考虑脱敏治疗。
3.生活方式因素:对于因变应原暴露导致过敏性鼻炎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生活环境中变应原较为明确(如常年接触屋尘螨等)的患者,脱敏治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四、脱敏治疗的疗程与效果
1.疗程:脱敏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疗程,一般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的剂量累加阶段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每周注射1-2次,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剂量维持阶段可持续数年。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的剂量累加阶段一般也需要数月,之后进入维持阶段。
2.效果:大量研究证实,经过规范的脱敏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例如,患者的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发作频率降低,严重程度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长期随访研究还发现,脱敏治疗可能对疾病的自然进程产生影响,降低发展为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五、脱敏治疗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1.风险:脱敏治疗可能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或舌下黏膜的红肿、瘙痒、疼痛等;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见,但可能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发作等严重过敏反应。例如,皮下注射时可能在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局部反应,而全身严重过敏反应虽然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需紧急处理。
2.注意事项:在进行脱敏治疗前,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尤其是首次注射或增加剂量后的反应。对于有严重过敏体质、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脱敏治疗。同时,患者在脱敏治疗期间仍需注意避免接触变应原,可配合其他常规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
六、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1.儿童患者:低龄儿童在脱敏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密切陪伴和关注。家长要了解脱敏治疗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治疗时协助医护人员观察儿童的反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局部注射部位的异常、全身皮肤变化等。同时,要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定期带儿童进行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机能的变化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前需对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等进行评估,因为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对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处理。并且要与老年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对治疗的期望和顾虑,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3.孕妇患者: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脱敏治疗。因为目前关于孕妇脱敏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相对较少,为了避免可能对胎儿产生的潜在风险,孕期通常以控制症状的常规药物治疗为主,如使用相对安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等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