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是累及咽喉部黏膜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有病毒、细菌感染及环境因素等,临床表现有局部和全身症状,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需与相关疾病鉴别,治疗分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预防可从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环境因素及避免过度用声等方面进行。
一、定义
急性咽喉炎是一种发生在咽喉部位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咽喉部的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等。
二、病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急性咽喉炎,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的某些型别感染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这是急性咽喉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儿童,常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腺病毒感染则可引起咽结膜热,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与游泳等密切接触有关。
2.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容易侵入咽喉部引发感染。例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急性化脓性咽喉炎,局部会出现明显的脓性分泌物。
3.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化学气体刺激的环境中,如工厂车间、新装修的室内等,会对咽喉部黏膜造成损伤,降低局部黏膜的抵抗力,从而容易引发急性咽喉炎。另外,过度用声,如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也可导致咽喉部黏膜受损,增加感染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咽痛:是急性咽喉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感咽部不适,重者可剧烈疼痛,吞咽时疼痛往往加重。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咽痛症状通常较为明显。
咽干、咽痒:患者可感觉咽喉部干燥、发痒,常伴有咳嗽,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咽部异物感:总觉得咽喉部有东西堵着,咳不出又咽不下。
声音嘶哑:如果炎症累及喉部,可出现声音嘶哑,严重时甚至失音。
2.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相对较轻,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往往较为明显,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甚至更高。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全身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如高热惊厥等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四、检查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咽部黏膜的情况,查看是否有充血、肿胀、渗出等表现。例如,急性咽喉炎患者咽部黏膜多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腭弓、悬雍垂可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培养等病原学检查,以明确具体的致病病原体,如能培养出相应的细菌或检测出病毒抗原等,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如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感染源等情况)、典型的临床表现(咽痛、咽干、声嘶等局部症状及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体格检查发现的咽部黏膜充血等体征,再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也有咽痛等症状,但主要病变在扁桃体,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而急性咽喉炎主要病变在咽部黏膜等。
咽白喉:咽白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咽部可见灰白色假膜,假膜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可引起出血,细菌学检查可发现白喉杆菌。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感染。
多饮水: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部黏膜湿润,有助于减轻咽痛等症状,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利于毒素排出。
清淡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咽喉部黏膜的刺激。
2.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严格按照适应证选用,避免滥用抗生素。
七、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牛奶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避免接触感染源:在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防止病毒侵入。
3.注意环境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维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在粉尘多或有化学气体刺激的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防护口罩等。
4.避免过度用声:合理用声,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尤其是教师、歌手等用声较多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护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