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大关节受累、游走性)和全身症状(发热、乏力消瘦等);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红蛋白轻度降低,急性期反应物CRP明显升高、ESR加快,自身抗体ASO常升高;影像学检查X线早期多无异常、晚期有关节间隙变窄等,超声可显示滑膜增厚及积液;鉴别诊断需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区分。
一、临床表现方面
1.关节症状
对称性多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最典型的关节表现是呈对称性的多关节炎,常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儿童患者可能大关节症状更为突出,而成年患者也以大关节受累为主,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例如,膝关节受累时,患者会出现膝关节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活动时疼痛明显,影响行走等活动。
游走性:关节疼痛的游走性是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之一,疼痛可在不同关节之间游走,今天累及膝关节,明天可能转移到踝关节等。这种游走性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病情变化相对更迅速,但也更具可逆性。
2.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常出现发热,多为轻至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9℃之间。发热具有间歇性,体温可在一天内有所波动。在儿童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发热可能是较为突出的全身表现,且部分儿童可能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需要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鉴别。
乏力、消瘦:患者还可能伴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炎症反应消耗身体能量。在长期患病的患者中,消瘦可能较为明显,尤其是儿童患者,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关注营养状况的维持。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1.血常规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在儿童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血常规的这种改变可能更为敏感,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活跃,炎症刺激更容易引起血常规的变化。
血红蛋白: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可轻度降低,一般在100-120g/L之间(儿童正常范围相对成人稍低)。
2.急性期反应物
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一般可大于50mg/L,其升高程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在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期,CRP会迅速升高,病情缓解时可逐渐降至正常。对于儿童患者,CRP的监测同样重要,能够帮助判断病情的活动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红细胞沉降率(ESR):ESR加快,常大于20mm/h。ESR的变化也反映了炎症的活动程度,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ESR升高提示关节炎症处于活跃状态。儿童患者的ESR正常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来判断其是否异常。
3.自身抗体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风湿性关节炎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ASO常升高,一般大于200IU/ml。如果ASO升高,提示近期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这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儿童患者中,ASO的检测也有助于追溯病因,因为儿童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更容易引发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1.X线检查
早期表现:在疾病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者仅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早期X线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晚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晚期可能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侵蚀等改变。但相对来说,X线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更多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
2.超声检查
关节滑膜: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滑膜的情况,早期可见滑膜增厚,血流信号增加,提示滑膜炎症。在儿童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超声检查对于发现早期关节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儿童的关节结构相对较软,超声能够更敏感地检测到滑膜的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关节腔积液:还可以检测关节腔积液的情况,通过超声可以判断积液的量,对于评估关节炎症的程度有一定帮助。
四、鉴别诊断方面
1.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小关节,呈对称性,常伴有类风湿因子阳性等自身抗体异常,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大关节受累、ASO升高为主等特点不同。儿童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因素。
2.感染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多有明确的感染灶,关节穿刺液检查可发现病原菌,与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炎症不同。例如,化脓性关节炎穿刺液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细菌,而风湿性关节炎穿刺液以单核细胞为主,无病原菌。
3.反应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常与感染相关,多有前驱感染史,且关节外表现如尿道炎、结膜炎等较为常见,与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有所不同,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