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的发生由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在因素有过敏原接触(食物、吸入、接触性过敏原)、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药物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冷热、日光、压力刺激)及其他因素(精神因素、系统性疾病伴发)。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荨麻疹与遗传有一定关联,若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变异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等功能,从而使个体更容易发生荨麻疹相关的免疫反应异常。例如,一些遗传性的免疫缺陷相关基因异常可能导致机体对各种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当接触过敏原等因素时,更易引发荨麻疹。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生荨麻疹的概率相对较高。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机体处于一种免疫失衡状态,使得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度,容易诱发荨麻疹。比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其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可能影响机体的整体免疫环境,进而增加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二、外在因素
(一)过敏原接触
1.食物过敏原: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鱼虾、蟹贝等海鲜类,牛奶、鸡蛋等蛋类,花生、坚果等坚果类,以及草莓、芒果等水果类。当人体摄入这些食物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荨麻疹。例如,对牛奶过敏的人群,饮用牛奶后可能迅速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荨麻疹症状。
2.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如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等都属于吸入性过敏原。当人体吸入这些过敏原后,呼吸道黏膜等接触到过敏原,引发免疫应答,进而可能导致全身性的荨麻疹反应。比如,尘螨过敏者在接触到室内的尘螨及其排泄物后,可能出现鼻塞、流涕伴发皮肤荨麻疹的情况。
3.接触性过敏原:某些物质接触皮肤后可引起接触性荨麻疹,常见的有化妆品、橡胶制品、某些植物(如毒葛等)。当皮肤接触这些过敏原时,局部皮肤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例如,使用某些含有特殊香料的化妆品后,接触部位的皮肤可能很快出现荨麻疹样改变。
(二)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感染,可能诱发荨麻疹。病毒感染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等介质,引发荨麻疹。例如,儿童在患流感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伴发全身荨麻疹的情况。
2.细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生相关。细菌感染后,细菌产生的某些物质作为抗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荨麻疹的出现。比如,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咽炎患者,可能在感染期间出现荨麻疹症状。
3.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也可能诱发荨麻疹。寄生虫在体内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等可作为过敏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荨麻疹发生。例如,肠道蛔虫感染的儿童,可能出现皮肤荨麻疹伴腹痛等表现。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引起荨麻疹样反应,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血清制品、疫苗等。药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该药物时,就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引起荨麻疹。例如,使用青霉素后,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荨麻疹症状。
(四)物理因素
1.机械性刺激:如搔抓、摩擦等机械性刺激皮肤,可导致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当皮肤受到搔抓等机械刺激后,局部肥大细胞被激活,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局部皮肤出现风团、红斑等荨麻疹表现。例如,用指甲划过皮肤后,划过部位很快出现隆起的风团样改变。
2.冷热刺激:突然的寒冷或炎热刺激也可能诱发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是较常见的因寒冷刺激引起的类型,在接触寒冷空气、冷水等后,暴露部位皮肤出现风团、红斑,伴有瘙痒等症状;炎热性荨麻疹则是在受热后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例如,冬季接触冷空气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可能出现寒冷性荨麻疹表现。
3.日光照射:部分人对日光中的紫外线等成分敏感,照射日光后可引发日光性荨麻疹,表现为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风团,伴有瘙痒等。例如,在阳光下暴晒后,手臂等暴露皮肤出现荨麻疹症状。
4.压力因素:长时间站立、久坐、穿紧身衣物等引起的压力刺激,可能导致压力性荨麻疹,表现为受压部位皮肤出现肿胀、风团等。例如,长时间行走后,足底等受压部位出现压力性荨麻疹表现。
(五)其他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精神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诱发或加重荨麻疹。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群,发生荨麻疹的概率可能增加。另外,一些系统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伴发荨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