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时喉咙痛是怎么了
吞咽时喉咙痛的常见原因包括咽喉部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咽喉部外伤(异物损伤、机械性外伤)、咽喉部恶性肿瘤;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应对建议包括一般处理(休息饮水、饮食调整)及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感染性疾病对症或用抗生素、外伤及时就医处理、恶性肿瘤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
一、常见原因及相关情况
1.咽喉部感染性疾病
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病毒感染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等。患者除了吞咽时喉咙痛外,还可能伴有咽部干燥、灼热感,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因咽部疼痛而影响进食,表现为拒食、流涎等。成年人若生活中长期过度用嗓、接触粉尘等刺激性物质,会增加患急性咽炎的风险,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引发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也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患者吞咽时喉咙痛较为明显,常伴有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儿童患急性扁桃体炎时,可能出现高热、抽搐等症状,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更为剧烈。成年人若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咽部的局部抵抗力,容易诱发急性扁桃体炎。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组。特征为咽部充血,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者吞咽时喉咙痛剧烈,可伴有发热,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儿童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因为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肠道病毒容易在儿童群体中传播。
2.咽喉部外伤
异物损伤:比如进食时不慎吞下鱼刺、骨头等尖锐异物,会划伤咽喉部黏膜,导致吞咽时喉咙痛。儿童由于在进食时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更容易发生异物损伤咽喉部的情况。成年人若在进食时狼吞虎咽、嬉笑打闹,也可能导致异物损伤。异物损伤后,除了疼痛,还可能伴有吞咽困难、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
机械性外伤:如颈部受到外力撞击等,也会造成咽喉部软组织损伤,引起吞咽时喉咙痛。这种情况在有颈部外伤史的人群中需要考虑,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颈部受到外力冲击都可能导致咽喉部受伤。
3.咽喉部恶性肿瘤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吞咽时喉咙痛,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痰中带血、颈部肿块等症状。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咽喉部恶性肿瘤,长期吸烟、饮酒、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例如,长期吸烟的人患喉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很多,这是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长期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细胞发生恶变。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首先观察咽部的情况,包括咽部黏膜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有无脓性分泌物、有无异物等。对于儿童,检查时需要更加耐心和轻柔,避免引起儿童的恐惧和抗拒。
还会检查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因为咽喉部的感染等疾病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2.实验室检查
如果考虑是感染性疾病,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查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例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会增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
对于怀疑疱疹性咽峡炎的患者,可能会进行病毒学检查,检测肠道病毒等。
3.影像学检查
如咽喉部的X线、CT或MRI检查等,有助于发现咽喉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情况,对于诊断咽喉部恶性肿瘤等有重要意义。例如,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咽喉部的结构,帮助医生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等。
三、应对建议
1.一般处理
休息与饮水: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吞咽时喉咙痛,都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多饮水,保持咽部湿润,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病情恢复。儿童需要家长督促其多饮水,避免因喉咙痛而不愿喝水导致脱水等情况。
饮食调整: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烫、过硬的食物,以免加重喉咙痛。儿童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应选择温凉、软嫩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
2.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感染性疾病: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等,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退热药物(儿童需谨慎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分)、润喉药物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儿童使用抗生素更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禁忌证。
外伤:对于异物损伤,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取出异物。如果是机械性外伤,需要根据损伤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轻度损伤可进行局部消毒等处理,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
恶性肿瘤:一旦怀疑咽喉部恶性肿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中老年人发现吞咽时喉咙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恶性肿瘤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