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症状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劳力性、端坐、夜间阵发性)、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体液潴留(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体征表现有肺部体征(湿性啰音、哮鸣音)、心脏体征(心率增快、奔马律、心脏扩大),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人群表现各有差异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例如,轻度心衰患者仅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轻度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可发生。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婴儿可能在哺乳时出现呼吸急促等;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因心脏负担加重而更早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有基础心肺疾病病史的人群劳力性呼吸困难出现时间更早且症状更明显。
2.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好转。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储备下降,端坐呼吸可能更为常见,且夜间睡眠时可能需要更高的枕头来缓解症状;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变化阶段可能对端坐呼吸的耐受程度有所不同;有长期吸烟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因肺部基础状况差而更容易出现端坐呼吸。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多于端坐休息后缓解。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膈上抬,肺活量减少等有关。儿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相对少见,但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儿可能出现;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等因素可能影响呼吸,也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的人群合并心衰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能更严重。
(二)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
由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所致。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能力较同龄儿童差;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可能因基础代谢等变化而使乏力等症状有所波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慢性疾病消耗的人群可能更早出现运动耐力减低且症状更明显。
(三)体液潴留
1.水肿:右心衰竭较早出现的症状。典型表现为对称性、可凹陷性水肿,常见于下肢,严重时可波及全身。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肾功能减退等因素,水肿可能更易发生且消退较慢;女性在月经前期可能因体内水钠潴留而使水肿症状相对明显;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合并心衰时水肿可能更为严重且顽固。
2.胸腔积液:多为双侧,也可呈单侧,与体静脉和肺静脉压同时升高及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合并胸腔积液时,可能因呼吸功能储备进一步下降而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胸腔积液的表现可能与正常生理变化相互影响;有胸部外伤等病史的人群合并心衰时胸腔积液的处理需更加谨慎。
3.腹腔积液:可见于严重右心衰竭患者,多同时伴有下肢水肿等表现,是由于体循环淤血,门静脉压力升高所致。老年人腹腔积液可能因同时存在肝脏等器官的退行性变而使病情更为复杂;女性在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合并心衰时腹腔积液的表现可能相互叠加;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腹腔积液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
二、体征表现
(一)肺部体征
1.湿性啰音:两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与肺淤血有关。随病情加重,湿性啰音可从肺底蔓延至全肺。儿童肺部体征可能因胸廓等解剖结构特点而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儿童胸廓相对柔软,肺部听诊时湿性啰音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女性在妊娠晚期由于膈肌上抬等因素,肺部听诊湿性啰音的位置可能有所改变;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肺部湿性啰音可能更易存在且不易消失。
2.哮鸣音:部分患者可闻及哮鸣音,与支气管痉挛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合并心衰出现哮鸣音时,可能因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而使呼吸困难加重;女性在过敏等特殊情况下合并心衰时哮鸣音的表现可能更复杂;有哮喘病史的人群合并心衰时哮鸣音的鉴别诊断需更加谨慎。
(二)心脏体征
1.心率增快:是心衰时常见的代偿机制之一,但心率过快(如心率>120次/分钟)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加重心衰。不同年龄人群基础心率不同,儿童基础心率相对较快,心衰时心率增快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基础心率可能有一定波动,合并心衰时心率增快的表现需综合考虑;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合并心衰时心率增快可能更为显著。
2.奔马律:是心衰的重要体征之一,提示心肌严重损害。如左心衰竭时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室肌顺应性减退有关。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奔马律的听诊可能不如中青年明显;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心脏负担加重,奔马律的出现可能提示更严重的心功能损害;有心肌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奔马律的出现更为常见且可能提示病情较重。
3.心脏扩大:可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发现心脏扩大,提示心肌重构等病理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心脏扩大的表现不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的心脏扩大有其自身特点;女性在围生期心肌病等情况下心脏扩大可能与妊娠等因素密切相关;有长期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心脏扩大可能是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导致心肌重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