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一般治疗涉及生活方式调整(休息活动、饮食)和体重监测;药物治疗有利尿剂、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等;器械治疗包括CRT、ICD、心脏移植,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心力衰竭患者,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可适当进行轻体力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体力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可进行适当的床上肢体活动,防止肌肉萎缩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其活动耐力,避免剧烈运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活动时更要循序渐进,防止因活动不当加重心脏负担。不同性别在生活方式调整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需要更关注激素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适当调整活动强度。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时要同时针对基础病进行管理,如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血压的控制相关的生活方式配合等。
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5g,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进一步限制至<2g。同时要控制液体入量,避免过多液体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在饮食结构上,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包括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等的摄入。儿童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但同样要注意钠盐和液体的控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等原因,在饮食上要注意易消化,同时保证营养均衡;有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心力衰竭患者还需注意血糖相关的饮食控制等。
2.监测
体重监测: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若短期内体重快速增加(如1-2日内增加1-2kg),提示可能有液体潴留,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儿童心力衰竭患者,家长要协助监测体重变化,儿童体重增长过快或不增都可能与心力衰竭状态相关;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体重变化更要密切关注,因为老年人对液体潴留的耐受可能较差等。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常用的有呋塞米等。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等,可抑制RAAS,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但可能会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干咳等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需考虑换药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等,作用与ACEI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少,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等不良反应的患者。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等,可抑制醛固酮效应,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但要注意血钾升高的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3.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可抑制交感神经激活,长期应用可改善心肌重构,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但起始剂量要小,需在严密监测下逐渐增加剂量,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期等情况要谨慎使用。儿童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非常谨慎,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评估后使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对心脏功能的进一步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合并症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4.正性肌力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但要注意其治疗窗窄,易发生中毒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等。儿童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可能减退等原因,更要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和中毒的防范等。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可短期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等情况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死亡率等,需谨慎使用。
三、器械治疗
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植入双心室起搏器,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伴有心脏扩大、QRS波增宽的患者可考虑该治疗。不同年龄的患者在CRT治疗时要考虑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风险等;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前要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儿童心力衰竭患者进行CRT治疗非常罕见,仅在极特殊严重病例经严格评估后考虑。
2.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适用于有发生心脏性猝死高危风险的心力衰竭患者,如心肌梗死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极低等情况。可自动识别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电击除颤,挽救患者生命。对于不同年龄的心力衰竭患者,ICD的适应证评估要考虑年龄相关的心脏疾病特点等;老年患者植入ICD后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和随访,关注电极等情况;儿童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相对较低,一般不首先考虑ICD治疗。
3.心脏移植
适用于经规范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无效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心脏功能,但供体短缺、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等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适合心脏移植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筛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心脏移植评估时要考虑生长发育(儿童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老年患者要考虑全身各器官的功能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