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包括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涵盖范围广,病因多样,急性胃肠炎是其特定类型,由急性因素引起。病因方面胃肠炎有感染和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感染性多因食水被污染,非感染性因不当生活方式;临床表现胃肠炎症状多样迁延,急性胃肠炎起病急症状重;诊断胃肠炎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急性胃肠炎靠实验室和症状评估;治疗胃肠炎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急性胃肠炎一般、药物和补液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和要求。
一、定义与范畴
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的统称,病因较为多样,包括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非感染因素(如药物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涵盖的范围更广,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发胃和肠道的炎症反应。
急性胃肠炎:属于胃肠炎的一种特定类型,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如食用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暴饮暴食等)、受凉等急性因素引起的胃和肠道的急性炎症,发病较急,病程相对较短。
二、病因方面
胃肠炎:
感染性病因: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可引发;病毒感染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感染也可导致。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感染性因素也能引起,比如自身免疫性胃炎就属于非感染性的胃肠炎范畴,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不规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人群相对更易患此类胃肠炎。
非感染性病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胃肠黏膜损伤等情况。
急性胃肠炎:
感染性病因:多因短时间内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细菌,以及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在感染性急性胃肠炎中更为易感,比如夏季儿童在卫生条件不佳的餐厅用餐后易感染导致急性胃肠炎。
非感染性病因:进食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过度饮酒等,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均可因这些不当生活方式诱发,如年轻人群可能因聚餐时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导致急性胃肠炎发作。
三、临床表现
胃肠炎:
症状相对多样且可能迁延不愈,一般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程度和持续时间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胃肠炎可能还会伴有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除消化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精神不佳、脱水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症状表现不典型但更需关注并发症。
体征方面,根据病因不同有所不同,感染性胃肠炎可能有发热等表现,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胃肠炎可能有贫血相关体征等。
急性胃肠炎:
起病急,主要症状为突然发作的腹痛、腹泻,腹泻次数较多,可为水样便、稀便等,还可能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儿童急性胃肠炎时脱水症状可能更易迅速出现且严重,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体征上可能有腹部压痛等表现,一般体温可正常或有低热,若为细菌感染较重时可能出现高热。
四、诊断方法
胃肠炎: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查看白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有感染,便常规检查粪便中有无病原体等,对于非感染性胃肠炎可能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等相关免疫指标检查,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时,指标的正常范围参考值略有不同,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年龄阶段来判断血常规结果是否异常。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能进行胃镜、肠镜检查来直接观察胃和肠道黏膜情况,老年人进行胃镜、肠镜检查时需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以确保检查安全。
急性胃肠炎:
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检查多可发现病原体相关线索,血常规查看感染情况,对于脱水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血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等情况,儿童进行血生化检查时要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准确评估电解质紊乱情况。
临床症状评估:主要依据突然发作的典型消化道症状及有明确的饮食不当等诱因来初步诊断,结合便常规等检查辅助诊断,不同年龄人群根据其典型症状表现特点进行诊断,比如婴儿急性胃肠炎时除腹泻、呕吐外,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胃肠炎: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感染性胃肠炎,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但需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等);非感染性胃肠炎则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自身免疫性胃肠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等,不同年龄人群用药有严格的剂量和禁忌等要求,儿童用药需严格按照儿童剂量标准,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对症支持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根据患者症状给予止吐、止泻等对症药物,比如腹泻严重时可使用止泻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对不同年龄人群的适用性。
急性胃肠炎:
一般治疗:轻度患者主要是休息,暂时禁食或清淡流质饮食,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调整需符合其生长发育或身体状况需求,儿童急性胃肠炎时要注意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预防脱水。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止泻药物、止吐药物等,感染性急性胃肠炎如果是细菌感染较重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要谨慎选择,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不同年龄人群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有严格规定,比如儿童禁用某些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等。
补液治疗:对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补液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脱水程度等准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