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口水就喉咙痛
咽口水喉咙痛可能由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环境、用嗓过度、过敏)引起,不同人群(儿童、成年、老年)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诊断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需与扁桃体炎、咽喉部肿瘤鉴别,可通过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环境调节等预防,儿童要避免接触感染源、接种疫苗,老年人群要注意保暖、控制基础疾病。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
常见的如普通感冒病毒感染,病毒侵袭咽喉部黏膜,引发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鼻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中,咽喉部受累较为常见,病毒在咽喉部黏膜细胞内复制,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导致喉咙痛,吞咽口水时会加重这种疼痛感觉。例如,有研究显示在病毒性感冒患者中,约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症状,且吞咽口水时疼痛明显。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好发于儿童,典型表现为咽喉部疱疹形成,吞咽口水时疱疹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剧烈疼痛。
2.细菌感染
链球菌性咽炎是常见的细菌感染导致咽口水喉咙痛的情况,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喉部,引发急性炎症,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刺激咽喉部组织,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吞咽口水时摩擦刺激炎症部位引起疼痛。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儿童咽炎患者中,约30%-50%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葡萄球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咽喉部炎症,引起咽口水喉咙痛,细菌在咽喉部定植繁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二)非感染性因素
1.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的环境中,咽喉部黏膜缺乏湿润的保护,容易受到刺激。例如在矿山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接触粉尘,咽喉部黏膜受损,咽口水时就会出现喉咙痛的情况。
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流失快,咽喉部黏膜干燥,也容易引发咽口水喉咙痛。
2.用嗓过度
长时间说话、大声喊叫等用嗓过度的情况,会使咽喉部肌肉疲劳,黏膜受损,导致咽口水喉咙痛。比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由于职业用嗓频繁,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3.过敏反应
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引发咽喉部的过敏反应,导致黏膜水肿、充血,吞咽口水时刺激神经引起疼痛。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合并咽喉部过敏时,就会出现咽口水喉咙痛的症状,研究发现约15%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会伴有咽喉部过敏相关症状。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人群
1.特点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感染。例如幼儿可能因接触外界病毒较多而发生病毒性咽峡炎,出现咽口水喉咙痛。而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2.应对
要注意保持儿童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过敏原接触。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让儿童多喝温水,保持咽喉部湿润。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应避免过度用嗓,家长要注意控制儿童的说话时间。
(二)成年人群
1.特点
成年人群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会损伤咽喉部黏膜,增加咽口水喉咙痛的风险。另外,成年人群工作压力大,可能存在用嗓过度等情况。
2.应对
成年人群应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的环境。如果是用嗓过度引起,要适当休息嗓子,可通过含服润喉糖等方式缓解咽喉部不适,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三)老年人群
1.特点
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导致咽口水喉咙痛。而且老年人群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
2.应对
老年人群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果出现咽口水喉咙痛,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同时,老年人群要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咽喉部不适。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咽喉部黏膜情况,观察是否有充血、肿胀、疱疹、溃疡等表现。例如检查链球菌性咽炎时,可能会发现咽喉部有脓性分泌物等。
2.实验室检查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口水喉咙痛,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还可能进行咽拭子培养,以明确是否有致病菌感染及菌种类型。对于病毒感染,可能会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等相关检查。
(二)鉴别诊断
1.与扁桃体炎鉴别
扁桃体炎也会有咽喉疼痛,吞咽口水时加重,但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的红肿、化脓等,而咽口水喉咙痛的病因除了扁桃体炎,还包括上述多种情况。通过体格检查扁桃体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鉴别。
2.与咽喉部肿瘤鉴别
咽喉部肿瘤也可能出现咽口水喉咙痛的症状,但肿瘤引起的疼痛一般持续不缓解,且可能伴有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痰中带血等症状,通过喉镜等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四、预防措施
(一)一般预防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有助于维持咽喉部黏膜的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的休息,增强免疫力。
2.注意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避免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粉尘、过敏原等的吸入。
(二)特殊人群预防
1.儿童
儿童应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等,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