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与荨麻疹的区别
湿疹与荨麻疹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及预后转归存在差异。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表现分急、亚、慢性期,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治疗分一般和药物治疗,易反复发作;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局限性水肿,发病机制主要为Ⅰ型超敏反应,分急性和慢性,实验室检查有相应表现,治疗以抗组胺药等为主,急性多可短期痊愈,慢性易反复发作但部分可控制。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过敏原等有关。遗传易感性在湿疹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过敏史,个体患湿疹风险可能增加;免疫异常表现为皮肤屏障功能减弱,使得外界过敏原等易侵入引发炎症反应;环境因素如干燥的空气、接触刺激性物质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发病机制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抗体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细胞释放组胺等活性介质,导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差异
湿疹
急性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皮损表面易有渗出、糜烂,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部、耳后、四肢远端、手足、阴囊、女阴、肛门等处,不同部位的湿疹有一定特点,如手部湿疹多与接触外界刺激有关,表现为干燥、皲裂、脱屑等;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与哺乳刺激等有关。
亚急性期:红肿及渗出减轻,以小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期:由急性及亚急性期迁延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不同年龄阶段湿疹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湿疹好发于头面部,皮损多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相对较多;成人湿疹部位相对局限,表现更倾向于慢性肥厚性改变;老年湿疹皮肤干燥明显,易出现皲裂等。
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退,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累及胃肠道时可出现腹痛、腹泻;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病程常达数月或数年,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长达2个月以上。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湿疹: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常规检查在急性期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继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斑贴试验可用于寻找过敏原,对接触性湿疹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可疑过敏原贴敷于皮肤表面,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物质过敏。
荨麻疹:血常规检查如伴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血清学检查可发现血清IgE增高;疑为感染引起者可做感染相关检查;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可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甲状腺自身抗体等。此外,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用于寻找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20分钟内出现与过敏原相应的皮肤反应,通过观察风团和红斑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确定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
四、治疗原则不同
湿疹
一般治疗: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思想情绪等,以及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避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等;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分期选择药物,急性期无渗出时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等;有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等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等;慢性期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等,也可选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对于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荨麻疹
一般治疗:去除病因,如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治疗感染病灶等;避免搔抓,以免加重风团和瘙痒。
药物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伐斯汀等,可有效控制风团和瘙痒症状;急性荨麻疹病情严重、伴有喉水肿或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慢性荨麻疹可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联合使用,如西替利嗪联合氯雷他定,持续治疗4-6周甚至更长时间后逐渐减量。
五、预后及转归差异
湿疹:容易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儿童湿疹,若不注意护理和规范治疗,可能会影响皮肤外观及心理状态。但通过积极寻找诱因、规范治疗和合理护理,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控制,部分患者可随年龄增长而缓解。
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在数天至数周内痊愈;慢性荨麻疹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但通过规范使用抗组胺药等治疗,病情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影响生活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