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对致敏原接触剂量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分为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有剂量累加和维持阶段,疗效显著但需注意安全性,有适应证和禁忌证,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的定义
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是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致敏原的接触剂量,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在再次接触致敏原时不再发生过敏反应或过敏症状减轻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基于免疫耐受学说,当机体反复接触低剂量致敏原后,免疫系统会调整Th1/Th2细胞平衡,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等,进而改变过敏状态。
二、脱敏治疗的分类
1.皮下注射脱敏治疗(SCIT)
原理:将标准化的变应原提取物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逐渐增加剂量皮下注射给患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G抗体,阻断变应原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由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且患者年龄一般需大于5岁(不同研究可能略有差异),因为低龄儿童皮下注射操作相对复杂,且依从性等因素需综合考量。对于有严重过敏史、未控制的哮喘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评估。
2.舌下含服脱敏治疗(SLIT)
原理:将变应原提取物滴于舌下,使变应原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其作用机制与皮下注射类似,但途径不同,避免了皮下注射可能出现的严重全身过敏反应风险相对较低。
适用人群:适用于对屋尘螨、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年龄一般要求在6-60岁之间,对于年龄过小的儿童,舌下含服的依从性以及药物吸收等情况需要关注,比如幼儿可能存在吞咽不配合等问题。有严重口腔疾病影响舌下含服的患者不适合该方法。
三、脱敏治疗的疗程
1.剂量累加阶段
皮下注射脱敏治疗一般需要数月时间来进行剂量累加。初始阶段使用低浓度变应原提取物,逐渐增加注射剂量和浓度,通常每周或每2周注射一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剂量。例如,屋尘螨皮下注射脱敏治疗,起始剂量可能为10-3级浓度,然后逐步递增到维持剂量。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的剂量累加阶段一般也是逐步增加含服的变应原剂量,通常每天固定时间含服一定剂量的制剂,经过数周或数月达到维持剂量。比如粉尘螨舌下含服制剂,起始剂量可能为低剂量,然后根据患者反应逐步增加。
2.维持阶段
当达到维持剂量后,一般需要持续治疗较长时间,通常建议至少持续3-5年。维持阶段的剂量相对固定,通过长期维持治疗来巩固免疫耐受状态,持续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和减少发作频率。
四、脱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1.疗效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脱敏治疗对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例如,皮下注射屋尘螨脱敏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降低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频率。对于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还可改善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舌下含服粉尘螨脱敏治疗也能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经过规范的脱敏治疗,约60%-70%的患者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具体疗效因致敏原种类、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安全性
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可能出现的局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红肿、瘙痒、疼痛等,一般较为轻微,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全身反应,如轻度的荨麻疹、面部肿胀、呼吸困难等,但严重全身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低,约为1/25000-1/50000次注射。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的局部反应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轻度刺激症状,如口干、舌麻等,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严重全身过敏反应罕见。但对于有严重过敏体质、对变应原提取物过敏风险较高的患者,仍需密切观察。
五、脱敏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明确由单一或多种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并且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愿长期使用药物治疗。
年龄一般在5岁以上(皮下注射)或6岁以上(舌下含服),但对于特殊情况,如儿童过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无禁忌证时,可在专业医生评估下考虑。
2.禁忌证
患有未控制的严重哮喘、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对变应原提取物过敏,或者对脱敏治疗相关成分过敏的患者。
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的安全性在妊娠期尚未完全明确,需谨慎评估)。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影响免疫系统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脱敏治疗的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六、特殊人群的脱敏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进行脱敏治疗时,家长需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年龄较小的儿童在皮下注射时可能会有恐惧心理,需要家长配合医生安抚儿童情绪。对于舌下含服的儿童,要确保其正确含服药物,避免误吞等情况。同时,要定期带儿童进行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不良反应,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过敏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其基础疾病情况。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同时,要与老年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对治疗的期望和耐受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进行脱敏治疗,因为目前关于脱敏治疗在妊娠期的安全性数据有限,无法确切评估对胎儿的影响。哺乳期女性进行脱敏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或变应原提取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是否进行脱敏治疗,并密切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过敏等相关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