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相关疾病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肾实质性高血压由肾实质病损致抗高血压物质减少、缩血管物质增多等引起,常见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血管性高血压因肾动脉狭窄致肾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有肾上腺皮质腺瘤等类型;嗜铬细胞瘤因肿瘤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致血压急剧升高,有阵发性高血压等表现;库欣综合征因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量皮质醇致高血压,有垂体ACTH分泌过多等常见病因,不同疾病在发病机制、常见疾病、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肾实质性高血压
1.发病机制:各种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肾实质病损后,肾单位大量丢失,导致肾脏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如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减少),同时肾脏对水、钠的排泄能力减低,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高血压;二是肾实质损害后,肾脏分泌的缩血管物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增多,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2.常见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前常有链球菌等感染史,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为主,病情迁延,缓慢进展,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高血压是其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3.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在生活方式方面,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若不注意控制水钠摄入、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加重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病情。比如长期高盐饮食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使血压难以控制。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
1.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肾脏缺血,刺激肾脏分泌大量肾素,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外周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2.常见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其次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多见于中青年,尤其是女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常累及腹主动脉起始部、肾动脉近端;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的肾动脉狭窄多发生在肾动脉远端及分支。
3.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男性相对多见;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患有该病的人群也应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辅助控制血压。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发病机制: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作用于肾脏,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及钾的排泄,使钠潴留,血容量增加,激活RAAS,同时醛固酮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2.常见类型: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腺瘤多为单侧单发,直径一般在1-2cm;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类型,双侧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
3.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成人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往往存在钠潴留,所以高盐饮食会加重病情,因此这类患者需要限制钠盐摄入。有高血压且对降压药物反应不佳的人群应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四、嗜铬细胞瘤
1.发病机制:嗜铬细胞瘤主要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少数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组织,如交感神经节等。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还可引起代谢紊乱等一系列表现。
2.常见特点: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称为“三联征”。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50岁,性别差异不大。
3.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各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在生活中应避免情绪激动等诱因,因为情绪波动可能诱发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危及生命。有阵发性高血压等可疑表现的人群需高度重视,及时排查嗜铬细胞瘤。
五、库欣综合征
1.发病机制:库欣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量皮质醇所产生的一组症候群。皮质醇可促进肝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加钠的重吸收和钾、钙、磷的排泄,长期过量皮质醇可导致高血压。其机制主要是皮质醇具有保钠排钾作用,使血容量增加,同时增强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2.常见病因:主要有垂体ACTH分泌过多(库欣病)、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自主分泌皮质醇增多、异位ACTH综合征等。库欣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库欣综合征的70%,是由于垂体分泌过量ACTH,刺激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分泌过量皮质醇;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则是肿瘤自主分泌皮质醇,不受ACTH调节;异位ACTH综合征是由垂体以外的肿瘤分泌大量ACTH,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量皮质醇。
3.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库欣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往往存在代谢紊乱等情况,生活方式上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因皮质醇增多导致的代谢异常进一步加重病情,比如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有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等表现的人群需考虑库欣综合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