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屈光状态,分为轴性和屈光性等类型,有视力问题、视疲劳等症状,可通过视力、验光、眼轴测量等检查,用佩戴眼镜(框架、隐形)或手术矫正,不同人群(儿童、成年人、老年人)远视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定期检查矫正,成年人有老视问题,老年人需综合眼部情况矫正。
一、远视的定义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正常情况下,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介质(如角膜、晶状体等)折射后,会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而远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者屈光介质的屈光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光线聚焦位置靠后,落在视网膜之后。
二、远视的分类
(一)轴性远视
这是最常见的远视类型,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比正常眼短。例如,新生儿的眼球前后径通常较短,约为17-18mm,而正常成年人的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所以新生儿多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前后径增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直至正常。但如果在发育过程中眼球前后径未能达到正常长度,就会持续存在远视。
(二)屈光性远视
1.曲率性远视:多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半径过大,屈光力减弱所致。例如,扁平角膜就可能导致曲率性远视。
2.指数性远视:主要是由于眼内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低于正常,常见于某些眼科手术后或者眼部疾病导致屈光介质成分改变等情况。
三、远视的症状表现
(一)视力问题
1.轻度远视:轻度远视患者在看远处物体时可能还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保持一定的视力,但看近处物体时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因为看近处物体时需要更多的调节力,轻度远视眼的调节相对困难。例如,学龄前儿童如果有轻度远视,可能在看书写字时容易凑近书本,否则字迹看起来模糊。
2.中度及重度远视:中度及重度远视患者无论看远处还是近处物体都可能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因为调节功能难以完全弥补远视带来的屈光不正,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二)视疲劳
远视眼患者为了看清物体,需要不断运用调节功能,长时间的调节容易导致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疼痛、干涩,还可能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由于他们的调节能力较强,但长时间用眼后更容易出现视疲劳。例如,小学生如果存在较高度数的远视,长时间写作业后可能会频繁揉眼睛,诉说眼睛不舒服。
四、远视的检查方法
(一)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视力异常以及远视的大致程度。例如,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让患者分别检查远视力(通常是5米距离)和近视力(33厘米距离),如果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屈光不正。
(二)验光检查
1.主观验光:让患者通过主观感受来判断镜片的度数,常用的有插片验光等方法。医生会让患者佩戴不同度数的镜片,让患者感受视力的变化,从而找到最合适的矫正度数。
2.客观验光:包括电脑验光等方法,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得到眼睛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散光轴等信息,是验光的重要依据。
(三)眼轴测量
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或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设备测量眼轴长度,对于判断轴性远视有重要意义。例如,眼轴长度明显短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轴性远视。
五、远视的矫正方法
(一)佩戴眼镜
1.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根据患者的远视度数、年龄等因素,验配合适度数的凸透镜片,通过镜片的折射作用,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改善视力。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需要定期进行验光,因为他们的眼球还在发育,远视度数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例如,6-12岁的儿童如果有远视,每半年到一年可能需要重新验光配镜。
2.隐形眼镜:包括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等。对于一些不适合佩戴框架眼镜的患者,如高度远视且不想佩戴框架眼镜的成年人,可以考虑佩戴隐形眼镜。但佩戴隐形眼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并发症。例如,佩戴隐形眼镜的患者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清洁和护理镜片,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
(二)手术矫正
对于年满18周岁且远视度数稳定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矫正。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但手术矫正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的眼部情况是否适合手术。例如,术前需要检查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多项指标,只有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才能进行手术。
六、不同人群远视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远视
儿童的眼球处于发育阶段,生理性远视较为常见。新生儿通常有300-500度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前后径逐渐增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但如果儿童远视度数过高或者不能随着年龄增长正常降低,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所以对于儿童远视,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验光,一旦发现远视度数异常或者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矫正。例如,3-5岁的儿童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和验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
(二)成年人远视
成年人的眼球发育已经基本完成,远视度数相对稳定。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降低,调节能力减弱,会出现老视现象,即看近处物体时需要佩戴老花镜来辅助。对于原本就有远视的成年人,老视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或者症状更明显。例如,40岁左右原本有远视的人,可能会发现看手机、看书等近处物体时比没有远视的人更需要靠近或者更易疲劳。
(三)老年人远视
老年人除了可能存在之前的远视问题外,还可能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白内障等。在矫正远视时需要综合考虑眼部的整体情况。例如,合并白内障的远视患者,可能需要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考虑远视的矫正,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同时解决白内障和远视问题,但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