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皮肤病的发生与内因和外因相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如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由基因突变致皮肤结构异常且有家族聚集性及不同遗传方式)、免疫功能异常(如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攻击皮肤、银屑病与T细胞介导免疫异常有关且免疫受年龄影响)、内分泌因素(如痤疮与雄激素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致皮肤干燥等及女性特殊时期易患皮肤病);外因包括物理因素(机械性损伤致胼胝或外伤感染、温度因素致痱子或冻疮、日光照射致日晒伤或诱发皮肤癌且不同年龄敏感性不同)、化学因素(接触性刺激致接触性皮炎、药物过敏致药物性皮炎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生物因素(细菌感染致脓疱疮或丹毒、病毒感染致水痘或口唇疱疹等且不同年龄易感性不同、真菌感染致体癣等或深部真菌感染在免疫低下人群易发生)。
一、内因方面
1.遗传因素:某些皮肤病具有遗传倾向,如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由于编码皮肤结构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患者从双亲之一获得突变基因,从而导致皮肤结构异常,出生后就可能出现皮肤水疱、糜烂等表现,这种遗传因素在家族中有一定的聚集性,不同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伴性遗传等)决定了疾病在家族中的传递规律,例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往往每代都可能有患者,而隐性遗传则可能隔代遗传。
2.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失调可引发多种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天疱疮,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皮肤的角蛋白等结构蛋白视为外来抗原,产生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皮肤细胞结合,导致皮肤出现棘层松解、水疱、糜烂等病变;还有银屑病,其发病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有关,患者体内的T细胞功能紊乱,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过快,皮肤出现红斑、鳞屑等典型症状,免疫功能异常还可能受年龄影响,青少年时期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相对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免疫相关的皮肤病,而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也可能因免疫失衡引发皮肤病。
3.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变化与皮肤病关系密切。例如,痤疮与雄激素水平升高有关,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皮脂腺增生和分泌,同时使毛囊口角化过度,导致皮脂排出受阻,堵塞毛囊形成粉刺,进而继发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性痤疮;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皮肤可能出现干燥、粗糙、脱屑等表现,这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内分泌波动较大,也容易出现痤疮、黄褐斑等皮肤病,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出现妊娠性黄褐斑,分娩后部分可逐渐消退,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
二、外因方面
1.物理因素
机械性损伤:长期摩擦、压迫可引起胼胝,如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导致足底局部长期受压摩擦,皮肤角质层增厚形成胼胝;外伤如切割伤、擦伤等,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导致伤口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等炎症性皮肤病表现,儿童由于皮肤娇嫩,在玩耍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机械性损伤引发皮肤病,且儿童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损伤后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
温度因素: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若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可能引起痱子,尤其是婴幼儿汗腺发育不完善,更容易长痱子;寒冷刺激可导致冻疮,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局部小血管痉挛收缩,血流淤滞,组织缺氧,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红细胞渗出、水肿,出现皮肤红肿、瘙痒、水疱等冻疮表现,老年人由于外周血液循环较差,对寒冷的耐受性更低,更易发生冻疮。
日光照射:紫外线照射是引起皮肤病的常见物理因素之一。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导致日晒伤,出现皮肤红斑、肿胀、疼痛等症状,长期紫外线照射还可能诱发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不同年龄人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儿童皮肤较薄,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弱,长期日晒更容易损伤皮肤,增加日后患皮肤癌的风险;而老年人皮肤老化,对紫外线的修复能力下降,也更易受紫外线损伤引发皮肤病。
2.化学因素
接触性刺激: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接触某些化妆品、染发剂、金属饰品(如镍)等,皮肤接触后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炎症反应,轻者去除接触物后可自行恢复,重者需要药物治疗,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不同性别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可能略有差异,女性由于使用化妆品等接触化学物质的机会相对较多,患接触性皮炎的几率可能稍高一些,而且在生活方式上,如果经常接触化工原料等职业人群,接触性皮肤病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药物过敏:某些人使用药物后可发生药物性皮炎,这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常见的引起药物过敏的药物有抗生素(如青霉素)、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不同年龄、性别对药物过敏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发生药物过敏时的症状可能更复杂,且需要特别谨慎用药。
3.生物因素
细菌感染: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有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多发生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因为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容易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感染细菌,表现为皮肤出现脓疱,破溃后可结痂;丹毒则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深部组织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起病急,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水痘,儿童多见,初次感染表现为发热及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口唇疱疹等,在发热、劳累等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复发,不同年龄人群对病毒的易感性不同,儿童时期是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的高发年龄段,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衰退,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增加,且症状可能更严重,病程更长。
真菌感染:包括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如皮肤癣菌可引起体癣、足癣等,具有传染性,通过接触感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滋生,比如足癣在夏季高发,因为夏季脚部多汗,环境潮湿;深部真菌感染相对少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易发生,如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累及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