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屈光状态,儿童多为生理性远视,成人多为病理性;老花是因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等致调节能力减弱的生理性老化现象。二者在症状、屈光状态检查、矫正方法上有不同表现,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其有影响,如儿童远视随年龄眼轴变长度数降低,老花40岁左右始现且随年龄加重,不良用眼习惯等会加重视疲劳,眼部及全身疾病可影响其发生发展。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儿童期由于眼球发育尚未成熟,眼轴较短,多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成人远视通常是因为眼球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眼轴过短或屈光力不足引起。
2.老花:是一种生理性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退,导致眼的调节能力逐渐减弱,从而出现近视力下降。一般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明显。
二、症状表现
1.远视:
远视力:轻度远视患者远视力可正常,中高度远视患者远视力会下降。例如,中度远视者可能看远处物体模糊。
近视力:轻度远视时近视力可能正常,中高度远视时近视力也会下降,因为远视眼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需要动用调节,长时间用眼容易出现视疲劳。
视疲劳:远视患者由于长期过度使用调节,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眼痛、头痛、眼眶胀痛等,尤其在阅读等近距离用眼时更明显。不同年龄的远视患者,由于调节能力不同,视疲劳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期远视患者可能因过度调节导致内斜视等情况。
2.老花:主要表现为近视力下降,患者会感觉看近距离物体困难,需要将目标放远一些才能看清,常出现阅读时字体需要加大、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等情况。一般40-45岁左右开始出现,且随着年龄增长,近视力下降逐渐加重,不同个体因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老花出现的时间和进展速度可能不同。
三、屈光状态检查
1.远视:
验光检查:使用验光仪等设备进行主观或客观验光,可明确远视的度数。儿童进行验光时需要进行散瞳验光,以排除睫状肌调节的影响,准确获取屈光度数。例如,通过散瞳验光可以发现儿童是否存在真性远视以及远视的具体度数。
眼轴测量:通过眼轴长度测量仪器,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可了解眼轴长度,眼轴过短是导致远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年龄人群眼轴长度有正常范围,儿童眼轴较短属于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接近正常范围。
2.老花:
近视力检查:通过近视力表检查,可了解近视力下降情况。例如使用标准近视力表,让被检查者在一定距离下阅读,判断近视力水平。
调节力检查:可以通过调节幅度检查等方法评估调节能力。例如使用近点距离测量法,测量被检查者能够看清近距离物体的最近距离,从而判断调节力情况。不同年龄阶段调节力有相应的正常范围,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逐渐下降。
四、矫正方法
1.远视:
框架眼镜:是常见的矫正方法,根据远视度数佩戴合适的凸透镜,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儿童远视佩戴框架眼镜需要定期复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可能会变化。对于生理性远视且度数较低的儿童,可能不需要长期佩戴,但如果影响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等症状则需要佩戴。
隐形眼镜:适合某些情况的远视患者,但佩戴时需要注意眼部卫生等问题。青少年佩戴隐形眼镜需要谨慎,因为眼部发育尚未完全稳定,且隐形眼镜佩戴不当容易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
手术矫正:成年后如果远视度数稳定,可考虑手术矫正,如准分子激光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
2.老花:
框架老花镜: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来矫正近视力。选择老花镜时需要进行准确的验光,以确保度数合适。不同年龄、不同用眼需求的人群,老花镜的度数和款式可能不同,例如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的人可能需要选择更合适的老花镜。
渐进多焦点眼镜:这种眼镜可以同时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提供更自然的视力体验。但佩戴时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对于一些眼部调节功能较差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适应过程。
角膜接触镜:也可用于老花的矫正,如双焦点或多焦点接触镜,但同样需要注意眼部健康和佩戴规范。
五、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
1.年龄:
远视:儿童期生理性远视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而成人远视多为病理性。老年人群中,除了可能存在的老花,也可能合并远视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远视相关的视疲劳等问题可能会更明显。
老花: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出现的生理性变化,一般40岁左右开始出现,年龄越大,老花度数通常越高,近视力下降越明显。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老花的表现和矫正需求不同,例如年轻人出现老花可能与某些特殊的用眼习惯或眼部疾病有关。
2.性别:一般来说,远视和老花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因身体状况、用眼习惯等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例如,长期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的女性可能更早出现老花相关的视疲劳等症状。
六、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
1.生活方式:
用眼习惯:长期近距离用眼、用眼过度的人群,无论是远视还是老花,都更容易出现视疲劳等问题。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姿势不正确等不良用眼习惯会加重远视患者的视疲劳,也会加速老花的进展。对于远视患者,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定时休息、适度户外活动等有助于缓解视疲劳;老花患者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等,可减轻近视力下降带来的影响。
户外活动:适当的户外活动对眼部健康有益,能降低远视向高度远视发展的风险,也有助于缓解老花相关的视疲劳。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可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减少远视的发生和发展;老年人多进行户外活动也有利于眼部健康,减缓老花的进展速度。
2.病史:
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可能影响远视和老花的发生发展。例如,患有白内障等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同时存在远视或老花情况的变化。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如白内障手术等,可能会改变眼的屈光状态,从而影响远视和老花的表现,需要在术后进行详细的屈光检查和视力矫正调整。
全身疾病:一些全身疾病也可能对远视和老花产生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眼部的屈光状态,导致远视或老花情况的改变。有全身慢性疾病的人群在关注远视和老花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全身疾病对眼部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