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肠绞痛症状
大人肠绞痛是一种以阵发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疼痛部位不固定、呈阵发性绞痛,有伴随胃肠道和全身症状等表现,由饮食、疾病、环境等因素引发,女性、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有特殊情况,需与急性阑尾炎、输尿管结石、急性胆囊炎等疾病鉴别,可通过腹部按摩、热敷、调整饮食等非药物干预,频繁发作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一、定义
大人肠绞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的人群,但成人也可能因多种因素引发。
二、症状表现
1.腹痛特点
部位: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位于脐周,但也可出现在上腹部、下腹部等区域,这与肠道的分布和痉挛部位有关。例如,当升结肠痉挛时可能表现为右下腹疼痛,降结肠痉挛时可能出现左下腹疼痛。
性质:呈阵发性绞痛,疼痛较为剧烈,患者常能明显感觉到腹部有痉挛性的收缩痛。研究表明,这种疼痛是由于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肠腔狭窄,内容物通过受阻,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引起的。
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可能一天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时间不等,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一般来说,发作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在一些诱因下可能会加重,如进食某些特定食物、腹部着凉等。
2.伴随症状
胃肠道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肠道痉挛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影响了食物的正常消化和通过,进而引起恶心、呕吐反应。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腹泻是由于肠道痉挛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不充分;便秘则可能是肠道痉挛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排出受阻。
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这是因为剧烈的腹痛刺激导致机体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使外周血管收缩,导致面色苍白,同时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出现出冷汗等情况。
三、引发因素
1.饮食因素
食物不耐受:例如对乳糖不耐受的成人,饮用牛奶后,肠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乳糖,未被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肠道胀气、痉挛,从而引发肠绞痛。研究显示,约有6-7%的成人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
进食过快或过饱:进食过快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过饱则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导致胃肠道蠕动不协调,引发肠绞痛。有调查发现,暴饮暴食的人群中肠绞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生冷食物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痉挛。长期大量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肠道黏膜长期处于刺激状态,更容易出现肠绞痛症状。
2.疾病因素
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肠道敏感性增高,容易出现肠道痉挛、腹痛等症状,其中肠绞痛是其常见表现之一。据统计,肠易激综合征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0-15%。此外,肠道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肠绞痛,如蛔虫感染,蛔虫在肠道内活动时可能引起肠道痉挛。
其他系统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肠道,引起肠绞痛。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有时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被误认为是肠绞痛,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进行鉴别;腹部血管疾病如肠系膜动脉栓塞等,也会导致肠道缺血、痉挛,引发剧烈腹痛。
3.环境因素
腹部着凉:腹部受到寒冷刺激,会使肠道平滑肌收缩,引发肠绞痛。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成人发生肠绞痛的风险增加。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能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肠绞痛。研究表明,约有30-40%的肠绞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女性:女性在月经周期中,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出现肠绞痛症状。此外,女性在妊娠期也可能发生肠绞痛,这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激素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特别注意腹部的护理和饮食调整。
2.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肠道蠕动能力减弱,同时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可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肠道功能)、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老年人发生肠绞痛的风险。而且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在出现肠绞痛时容易被忽视,需要家属密切观察其腹部症状和全身表现。
3.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的患者,其胃肠道黏膜已经存在一定损伤,发生肠绞痛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在出现肠绞痛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
五、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早期可能表现为脐周疼痛,随后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伴有压痛、反跳痛等体征,而肠绞痛主要是阵发性脐周或其他部位绞痛,一般无固定压痛点。通过血常规检查,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而肠绞痛患者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2.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多为腰腹部绞痛,可向下腹部、会阴部放射,疼痛较为剧烈,同时可能伴有血尿等症状,而肠绞痛主要是肠道相关的疼痛,一般无血尿表现,通过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鉴别输尿管结石。
3.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Murphy征阳性,而肠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肠道相关区域,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病变可鉴别急性胆囊炎。
六、非药物干预措施
1.腹部按摩:以脐部为中心,用手掌轻轻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道痉挛。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加重疼痛。对于因饮食不当引起的肠绞痛,腹部按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温度不宜过高,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可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放松肠道平滑肌,减轻痉挛性疼痛。腹部着凉引起的肠绞痛通过热敷效果较好。
3.调整饮食:发作时应暂时禁食,让胃肠道得到休息,待疼痛缓解后,可适量饮用温水,逐渐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总之,大人肠绞痛的症状表现多样,引发因素复杂,在面对肠绞痛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详细的症状观察、相关检查等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如果肠绞痛症状频繁发作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