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结石做手术要注意什么
胆囊炎胆结石的诊疗需从术前准备、术中注意、术后护理康复及特殊人群注意等方面进行。术前要完善相关检查、调整身体状况;术中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并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切口、合理饮食、指导活动康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及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有各自需注意的要点。
一、术前准备
1.完善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肝功能检查,评估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了解肝脏功能及胆道梗阻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等,评估患者凝血状态,因为手术涉及凝血相关操作,异常的凝血功能可能增加手术出血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新生儿及儿童的各项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科参考值判断;女性若处于特殊生理期,可能对凝血功能等有一定影响,需提前告知医生;有基础肝病等病史的患者,肝功能等指标异常可能更明显,需更谨慎评估。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诊断胆囊炎胆结石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胆囊大小、结石位置及炎症情况;CT或MRI检查能更精准判断胆道系统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对于复杂病情的患者尤为重要。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影像学检查需综合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
2.调整身体状况
控制基础疾病:若患者合并高血压,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一般收缩压尽量控制在160mmHg以下,避免血压过高增加手术中心血管意外风险;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调整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血糖不宜过高,以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不同年龄患者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不同,儿童基础疾病相对较少,但也需关注是否有先天性胆道系统异常等情况;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管理更需精细。
改善营养状况: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补充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有利于术后恢复。对于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需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
呼吸道准备:吸烟者需严格戒烟,一般建议术前2周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儿童及老年患者呼吸道功能相对较弱,更需重视呼吸道准备,儿童要避免被动吸烟,老年患者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
二、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方式选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中要准确分离胆囊三角,避免损伤胆总管、肝总管及胆囊动脉等重要结构。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胆道系统解剖结构相对纤细,操作需更精细;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解剖结构变异等情况,更要仔细辨认解剖关系。
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的情况,如炎症严重、粘连紧密等。手术中要规范操作,避免过度牵拉组织造成损伤。不同年龄患者开腹手术的创伤影响不同,儿童开腹手术恢复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减少创伤;老年患者开腹手术恢复相对较慢,需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
2.严格无菌操作
整个手术过程要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从手术器械的准备、手术室环境的消毒到手术操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确保无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风险。无论何种年龄患者,无菌操作都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儿童和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更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1.术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术后早期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5℃,若体温持续升高或过高,需警惕感染等并发症;心率、血压、呼吸等的变化也能及时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儿童术后生命体征变化相对较快,需更频繁监测;老年患者生命体征可能相对不稳定,要加强监测。
腹部情况观察:观察患者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腹痛、腹胀等情况,了解腹腔引流情况等。儿童腹部切口较小,但也要注意观察有无异常;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需仔细观察腹部体征变化。
2.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切口受到污染,家长要协助做好护理;老年患者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切口愈合可能较慢,需加强护理。
3.饮食康复
术后早期:一般术后6-12小时可开始少量饮水,若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然后根据恢复情况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儿童术后饮食恢复要根据年龄和恢复情况精细调整,保证营养摄入同时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老年患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术后后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防止诱发胆囊炎复发。不同年龄患者对饮食的耐受和需求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全面均衡,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脂肪等摄入量以维持身体健康。
4.活动与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活动,如翻身、四肢活动等,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适量活动;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可先在床上活动,再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等。术后适当时间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身体恢复,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儿童早期下床活动要注意安全防护;老年患者下床活动时要有人陪伴,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胆囊炎胆结石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手术需更加谨慎。术前要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性,儿童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成人不同,在检查和手术操作中要考虑儿童的解剖特点,如胆道较细等。术后护理中要特别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抚和关怀,促进其康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要全面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调整基础疾病至相对稳定状态。术后要加强监护,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时间可能较长,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细致护理。
3.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胆囊炎胆结石手术需谨慎权衡利弊。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若病情严重必须手术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手术操作要轻柔,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要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状况,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护理。
4.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如合并严重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手术前要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术后要加强相应脏器的功能维护,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注意呼吸管理,合并心脏病患者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等,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