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病因有变应原因素(吸入性如花粉等、食入性如牛奶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发病机制是变应原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致鼻黏膜病变,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喷嚏、清涕、鼻痒、鼻塞)及其他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需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鉴别,治疗与预防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治疗,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一、过敏性鼻炎的定义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二、病因
1.变应原因素
吸入性变应原:花粉是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在花粉播散季节,空气中大量花粉颗粒可引发过敏性鼻炎,不同地区主要花粉种类不同,如北方地区蒿属花粉较为常见;屋尘螨也是重要的吸入性变应原,屋尘螨喜好生活在温暖、潮湿、有灰尘的环境中,如卧室的床垫、被褥、地毯等处;还有真菌孢子等也可成为吸入性变应原,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
食入性变应原: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儿童相对成人更易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儿童接触这些食物后,免疫系统可能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过敏性鼻炎。
2.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患有过敏性鼻炎,子女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会增加;若父母双方均患有过敏性鼻炎,子女患病风险则更高。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特性等方面起作用,使得个体更容易对变应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
3.环境因素:环境中的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也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相关。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可刺激鼻黏膜,损伤鼻黏膜的屏障功能,使机体更易受到变应原的侵袭;气候变化如温度、湿度的剧烈变化,可能影响鼻黏膜的生理功能,导致鼻黏膜的敏感性增加,从而诱发过敏性鼻炎。
三、发病机制
当机体接触变应原后,变应原被鼻黏膜中的抗原呈递细胞捕获,抗原呈递细胞将变应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Th细胞),Th细胞分化为Th2细胞,Th2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这些细胞因子会促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IgE,IgE结合在鼻黏膜中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这些细胞活化,释放出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作用于鼻黏膜的血管、神经等,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鼻黏膜水肿、瘙痒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
四、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喷嚏:多为发作性喷嚏,每次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多在晨起、夜间或接触变应原后立刻发作,这是因为变应原刺激鼻黏膜后,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喷嚏反射。
清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是由于鼻黏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患者常常不自觉地流清水样鼻涕。
鼻痒:鼻内多有明显瘙痒感,有时伴有眼痒、咽痒等,儿童可能表现为不停地揉鼻子。
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间歇性鼻塞多与体位有关,如卧位时鼻塞明显,坐位时减轻;持续性鼻塞则是由于鼻黏膜长期水肿等原因引起。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这是因为鼻黏膜长期水肿等影响了嗅觉感受器的功能;儿童患者由于长期鼻塞可能会出现张口呼吸,进而影响面部发育,导致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腺样体面容;长期频繁发作的过敏性鼻炎还可能合并支气管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五、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在接触花粉后出现症状加重,症状持续时间等;了解患者的家族过敏史,家族中是否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
2.体格检查:检查鼻黏膜情况,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色淡,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3.实验室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是常用的体内变应原检测方法,将少量标准化变应原提取液滴于患者前臂,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变应原过敏,则在点刺部位会出现风团和红晕等阳性反应,通过观察风团和红晕的大小来判断患者对不同变应原的过敏程度。该检查对于儿童和成人都适用,但对于皮肤有严重病变或正在服用抗组胺药物等情况可能会影响结果。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变应原过敏,相比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受抗组胺药物影响较小,但有时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六、鉴别诊断
1.血管运动性鼻炎:无明确变应原接触史,症状可因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非变应原性因素诱发,鼻黏膜可表现为苍白或充血,变应原检测阴性,而过敏性鼻炎有明确变应原接触史,变应原检测多为阳性。
2.急性鼻炎:初期可表现为鼻内干燥、灼热感、痒感、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涕、黏液性涕,病程较短,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而过敏性鼻炎病程较长,呈反复发作性,主要由变应原引起。
3.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鼻黏膜增生、肥厚,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较差,而过敏性鼻炎鼻黏膜多为苍白、水肿,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较好。
七、治疗与预防
1.避免接触变应原:对于已知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接触,如在花粉播散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卧室的床垫、被褥,使用防螨用品等减少屋尘螨接触;避免食用已知过敏的食物等。
2.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其起效快,作用持久,对喷嚏、鼻痒、流涕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免疫治疗: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的耐受性提高,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免疫治疗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并且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过敏性鼻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和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时应更加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变应原等,药物治疗时应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并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孕妇患过敏性鼻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老年人患过敏性鼻炎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