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过敏原包括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等,个体易感性与遗传、免疫系统状态有关,临床表现有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皮肤症状及瘙痒等自觉症状,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预防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机体抵抗力,管理包括皮肤护理和病情监测。
一、过敏性皮炎的定义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过敏原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吸入、食入或注射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导致异常免疫反应,进而引发皮肤炎症反应。
二、引发过敏性皮炎的因素
1.过敏原方面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不同季节有相应不同种类花粉,春秋季常见的蒿草花粉、豚草花粉等)、尘螨(在室内灰尘中大量存在,尤其是床铺、沙发等长期不清理的地方)、霉菌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易滋生,如地下室、长期潮湿的卫生间等)、动物皮屑(猫、狗等宠物的皮屑是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吸入性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因在户外活动较多而更易接触花粉等,而长期处于室内潮湿环境的人群易接触霉菌孢子。
食入性过敏原: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小麦等。婴幼儿时期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蛋白较敏感,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对食物过敏原的敏感性可能降低,但仍有部分人会持续对某些食物过敏。不同性别在食物过敏上没有绝对差异,但个体的饮食偏好等生活方式会影响接触食入性过敏原的几率。有食物过敏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相关食物时更易引发过敏性皮炎。
接触性过敏原:包括金属(如镍,常见于首饰、表带等)、化妆品(某些香料、防腐剂等)、橡胶制品(如某些橡胶手套、橡胶鞋等)、植物(如漆树、毒葛等)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接触性过敏原的机会不同,从事化工行业经常接触化学物质的人群接触接触性过敏原的风险较高;爱化妆的人群接触化妆品相关过敏原的几率增加。
2.个体易感性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父母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个体患过敏性皮炎的风险可能增加。遗传因素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机制,使个体更容易对过敏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其患过敏性皮炎的概率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但总体上遗传易感性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免疫系统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易引发过敏性皮炎。例如,当机体免疫平衡失调,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优势时,更容易出现对过敏原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皮肤炎症。不同健康状态的人群免疫系统状态不同,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免疫系统可能处于异常状态,更易患过敏性皮炎。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相对成人更易出现免疫系统功能的波动,从而影响过敏性皮炎的发生风险。
三、过敏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1.皮肤症状表现
急性期:皮肤可出现红斑、水肿,严重时可出现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可伴有渗出、糜烂等表现。不同部位的皮肤表现有所差异,面部过敏性皮炎可出现眼睑、面颊等部位的红斑、肿胀;手部接触性过敏性皮炎可出现手背、手指等部位的上述症状。婴幼儿的皮肤较为娇嫩,急性期过敏性皮炎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由于婴幼儿搔抓等行为可能导致症状扩散和加重。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皮肤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此时皮肤炎症处于相对缓解但未完全消退的状态,皮肤外观表现为粗糙、有鳞屑等。不同年龄人群亚急性期的皮肤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和恢复速度上有所不同,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护理不当仍可能影响恢复。
慢性期:皮肤出现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慢性过敏性皮炎常见于反复发作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皮肤增厚程度等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程长短而不同,老年人群皮肤本身处于逐渐衰退状态,慢性过敏性皮炎可能对其皮肤功能影响更大。
2.自觉症状:患者常感到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轻微瘙痒可忍受,有的则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婴幼儿由于无法准确表达,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频繁搔抓等行为来体现瘙痒。
四、过敏性皮炎的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诱发或加重因素、缓解因素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在接触某些特定物质后出现皮疹,皮疹出现前是否有感冒、发热等其他疾病史等。不同年龄的患者病史采集方式有所不同,对于儿童可能需要通过家长了解详细情况,而对于成年患者则可以直接询问。
了解家族过敏史,如家族中是否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患者。
2.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皮肤病变情况,包括皮疹的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分布等。例如,观察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皮疹是局限于眼周还是累及整个面部;检查手部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患者皮疹是单发还是多发等。不同部位的皮肤体格检查重点有所不同,头皮部位的过敏性皮炎需要注意头发与皮疹的关系等。
3.实验室检查
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将可疑过敏原贴敷于患者皮肤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反应,以确定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适用于怀疑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的患者,不同年龄人群斑贴试验的操作和观察需要考虑皮肤的敏感性等因素,儿童皮肤较薄嫩,操作时需更加轻柔。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辅助诊断过敏性皮炎,对于食入性或吸入性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皮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不同年龄人群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参考值不同,儿童的参考值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判断。
五、过敏性皮炎的预防与管理
1.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群,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寝具;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不同生活环境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接触的过敏原情况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生活在花粉高发地区的人群需要更加重视花粉防护。
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例如,每日保证儿童12-14小时睡眠,成人7-8小时睡眠;饮食上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包括蔬菜、水果、蛋白质等。不同年龄人群的生活方式要求不同,老年人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2.管理要点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或沐浴产品。例如,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露用于婴幼儿过敏性皮炎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湿润,可使用合适的保湿护肤品,尤其是在干燥季节。不同皮肤类型和不同病情阶段的过敏性皮炎患者需要选择不同性质的保湿产品,如油性皮肤患者可选择清爽型保湿剂。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皮疹的变化情况,包括皮疹的范围、形态、症状等的变化。如果皮疹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应及时就医。不同年龄人群病情监测的重点有所不同,婴幼儿由于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更加细致地观察皮疹及其他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