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湿病怎么检查
大风湿病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液检查和特殊检查。实验室检查有一般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和自身抗体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等);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分别对不同大风湿病的关节及脏器病变有不同价值;关节液检查有助于判断关节病变性质以辅助诊断;特殊检查包括皮肤、肌肉、肾脏活检等,不同人群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检查
1.一般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类风湿关节炎等大风湿病患者常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活动期血小板可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初步了解患者有无血液系统受累等情况,不同的大风湿病在血常规上有不同的典型表现,这与疾病的自身免疫机制相关,自身抗体攻击血细胞等导致血常规异常。
血沉(ESR):多数大风湿病活动期血沉增快,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血沉是反映炎症反应的一个指标,其增快程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但是血沉升高也可见于多种非风湿性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等,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C反应蛋白(CRP):大风湿病活动期CRP多明显升高,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等。CRP也是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变化与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病情活动和治疗效果。
2.自身抗体检查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70%-80%类风湿因子阳性,RF分为IgM、IgG、IgA等类型,IgM-RF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RF阳性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RF的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其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即可出现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相比RF,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特异性更高。
抗核抗体(AN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阳性率可达95%以上,此外,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出现ANA阳性。ANA是筛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其阳性提示存在自身免疫紊乱,但ANA阳性不一定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还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及其他自身抗体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的特异性,尤其是活动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且其滴度通常与病情活动相关,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监测。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率可达90%以上,但HLA-B27阳性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反应性关节炎等。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症状等可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准确性。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半脱位及关节畸形等。X线检查可以观察关节骨质的改变情况,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分期、疗效评估等有一定帮助,但早期病变可能X线表现不明显,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模糊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骶髂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狭窄、融合,脊柱呈“竹节样”改变等。X线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有助于观察骶髂关节及脊柱的病变情况。
系统性红斑狼疮: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表现,对于累及关节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等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但相对不如类风湿关节炎典型。
2.CT检查
对于骶髂关节病变:CT较X线更敏感,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病变,如早期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微小侵蚀等,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
对于脊柱病变: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脊柱椎体、椎间盘等的病变情况,对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的骨质破坏、椎间盘病变等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判断脊柱小关节的病变方面比X线更具优势。
对于其他大风湿病累及的关节及脏器:CT也可用于观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部、肺部等脏器的病变情况,帮助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3.MRI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MRI可以更早发现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软骨破坏、骨髓水肿等早期病变,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能比X线和CT更早地检测到关节的炎性改变。
强直性脊柱炎:MRI对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于X线和CT,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骨髓水肿、炎症等病变,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此外,MRI还可以观察脊柱的骨髓水肿、韧带附着点炎等情况,对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活动程度有重要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MRI可用于观察脑部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脑实质炎症等情况,对于神经系统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于关节病变,MRI也能较好地显示关节滑膜、软骨、骨髓等的病变情况。
三、关节液检查
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对于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一般呈炎性改变,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类风湿因子可呈阳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这是痛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关节液的外观、白细胞计数、分类、生化检查以及有无特殊结晶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关节病变的性质是炎性、结晶性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从而辅助诊断大风湿病。
四、特殊检查
1.活组织检查
皮肤活检:对于一些伴有皮肤病变的大风湿病,如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皮肤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例如,皮肌炎患者皮肤活检可发现表皮角化、毛囊角质栓、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活检可发现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表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沉积等。
肌肉活检:皮肌炎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可发现肌纤维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对于皮肌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肾脏活检: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累及肾脏的大风湿病患者,肾脏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肾脏活检可以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的病变情况,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可根据活检病理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亚型的治疗及预后有所不同。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大风湿病检查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注意事项。例如,儿童大风湿病患者在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某些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女性大风湿病患者在月经、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自身抗体等检查结果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劳累、居住环境潮湿等)的人群,患大风湿病的风险可能增加,在检查时需详细询问生活史等情况;有既往大风湿病病史或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在检查时需重点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病情。对于特殊人群,在进行检查时要更加注重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如儿童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