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怎么引起啊
荨麻疹的引发原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遗传因素使患荨麻疹风险增加,免疫系统异常包括自身免疫性因素和免疫调节失衡;外在因素包含食物因素(动物性、植物性食物及食物添加剂)、药物因素(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环境因素(吸入物、接触物)、物理因素(机械性、冷热、日光照射等刺激)、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等诱发)以及疾病因素(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等疾病引发)。
一、内在因素相关引起原因
(一)遗传因素
部分荨麻疹与遗传有一定关联。如果家族中有过敏相关疾病的遗传史,比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那么个体患荨麻疹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使得机体更容易对各种内外刺激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荨麻疹。例如,有研究发现特定的免疫相关基因在有遗传倾向的荨麻疹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情况,导致机体的免疫监视和调节机制出现紊乱,当接触到过敏原等刺激时,就容易触发荨麻疹的发生。
(二)免疫系统异常
1.自身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时,可能会引发荨麻疹。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常伴有荨麻疹的发生,这是因为机体产生了针对自身甲状腺组织的抗体,同时也可能产生了针对皮肤等其他组织的相关抗体,导致皮肤血管的炎症反应,出现荨麻疹样的皮疹。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可能会激活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使其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的典型症状。
2.免疫调节失衡:机体的免疫调节网络如果出现失衡,也会增加荨麻疹的发病风险。比如,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Th1和Th2细胞的功能失调,当Th2细胞占优势时,机体容易处于过敏状态,更易引发荨麻疹。正常情况下,T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两者保持平衡状态以维持机体的免疫稳定。但在一些因素影响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感染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导致Th2细胞过度活化,促使B淋巴细胞产生过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荨麻疹。
二、外在因素相关引起原因
(一)食物因素
1.动物性食物:常见的如鱼虾、蟹、贝类等海鲜类食物,其中含有的异种蛋白容易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例如,虾中的蛋白质结构可能作为过敏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皮肤的荨麻疹样改变。还有牛奶、鸡蛋等动物性食物,也可能因其中的蛋白质成分成为过敏原,引发部分人群出现荨麻疹。
2.植物性食物:某些水果,如芒果、草莓、菠萝等,以及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等,也可能导致荨麻疹。以芒果为例,其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引起过敏体质人群的过敏反应,接触或食用后可能出现口唇肿胀、面部皮疹等类似荨麻疹的表现。
3.食物添加剂:一些食物中的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也可能成为过敏原。例如,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可能会引发部分人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
(二)药物因素
1.抗生素类:常见的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当人体使用青霉素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青霉素视为外来的过敏原,产生免疫应答,激活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物质,从而引发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
2.解热镇痛类: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药物也可能导致荨麻疹。这类药物引起过敏的机制可能与药物抑制了体内的环氧酶途径,影响了前列腺素的合成等有关,进而导致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引发荨麻疹。
(三)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一方面病毒本身可能作为过敏原引发过敏,另一方面感染导致机体的免疫状态改变,容易诱发荨麻疹。例如,在病毒性感冒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的荨麻疹样皮疹。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可引起荨麻疹,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细菌感染后,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作为抗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血管的炎症,出现荨麻疹。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研究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的荨麻疹症状有所改善。
3.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也可能引发荨麻疹。寄生虫在体内代谢产生的物质作为过敏原,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
(四)环境因素
1.吸入物:花粉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之一,在花粉传播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大量花粉颗粒,过敏体质的人吸入花粉后,花粉中的蛋白质等成分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还有尘螨,其排泄物等也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生活在含有尘螨较多环境中的人,如卧室灰尘较多等情况,容易因吸入尘螨相关物质而诱发荨麻疹。此外,动物的皮屑、羽毛等也可能成为吸入性过敏原,引起部分人群出现荨麻疹。
2.接触物:某些化学物质、化妆品、橡胶制品等接触皮肤后可能引起接触性荨麻疹。例如,使用某些新的化妆品后,皮肤接触到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如香料、防腐剂等,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红斑、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还有橡胶手套中的橡胶成分,长时间接触后可能引起接触性荨麻疹。
(五)物理因素
1.机械性刺激:如摩擦、压力等。皮肤受到摩擦后,局部可能出现风团样皮疹,称为人工荨麻疹。这是因为皮肤受到机械性刺激时,肥大细胞等被激活,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压力性荨麻疹则是皮肤受到压力后一段时间出现的红斑、水肿性斑块等,也是由于压力刺激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变化所致。
2.冷热刺激:寒冷性荨麻疹是比较常见的由冷刺激引起的荨麻疹类型,在接触冷空气、冷水或冷的物体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风团、红斑,并伴有瘙痒等症状。而热性荨麻疹相对较少见,是皮肤受到热刺激后出现的类似表现。其机制是温度变化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皮肤血管的反应。
3.日光照射:日光性荨麻疹是皮肤暴露于日光后引起的荨麻疹,波长290nm左右的紫外线是常见的致病因素。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能使皮肤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变化,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引起皮肤出现红斑、风团、瘙痒等症状。
4.其他物理因素:如振动等也可能引发部分人的荨麻疹,但相对较少见。振动刺激皮肤后,通过神经传导等途径,导致皮肤的炎症介质释放,引发荨麻疹样表现。
(六)精神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诱发荨麻疹。当人处于精神压力较大的状态时,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影响肥大细胞等的稳定性,导致其更容易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进而引发荨麻疹。例如,一些考试压力较大的学生、工作压力繁重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荨麻疹的发作。而且精神因素还可能影响荨麻疹的病情发展,使病情加重或难以缓解。
(七)疾病因素
某些基础疾病也可能引发荨麻疹,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存在免疫系统的紊乱,容易出现各种自身免疫相关的症状,包括荨麻疹;内分泌疾病导致机体的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失调,也可能影响皮肤的免疫状态,从而引发荨麻疹。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除了有典型的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表现外,也可能出现荨麻疹样的皮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