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膜性肾病的分类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脉象等,常见风水相搏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水交阻证等类型。
1.风水相搏证
多见于膜性肾病初期,患者眼睑及四肢浮肿明显,伴恶寒发热、咽喉肿痛等表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多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液代谢失常所致。
2.脾肾阳虚证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全身高度浮肿,腰以下为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是脾肾阳气亏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
3.肝肾阴虚证
有持续蛋白尿,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肝肾阴液不足,虚热内生。
4.气阴两虚证
可见蛋白尿,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自汗盗汗,舌淡红少苔,脉细弱,是气虚与阴虚并存。
5.瘀水交阻证
浮肿迁延难愈,皮肤粗糙有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乃血瘀与水湿相互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