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一般是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腹部受凉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菌等,这些细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肠炎,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是常见的引起急性肠炎的病毒。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人体后,在肠道内复制,破坏肠道黏膜细胞,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3.食物中毒
进食了有毒的食物,如毒蘑菇、发芽的马铃薯、未煮熟的四季豆等,这些食物中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炎,患者可能出现剧烈腹痛、频繁腹泻等症状。
4.药物刺激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诱发急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等。
5.腹部受凉
腹部受到寒冷刺激,会使肠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炎。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时,腹部保暖不当容易发生。
若出现急性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