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和胃炎的区别为概念定义、致病原因和症状表现。
1.概念定义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呈螺旋状或S形、弧形,具鞭毛。它是唯一能在人体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人群普遍易感。
胃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等不同类型。
2.致病原因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水杯、接吻等可导致口口传播;接触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食物、水源等则会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儿童由于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经常在外就餐、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也易感染。
胃炎病因多样,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病因之一,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应激、十二指肠胃反流等都可引发胃炎。老年人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患胃炎几率相对较高;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也易患胃炎。
3.症状表现
幽门螺杆菌多数感染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部分人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少数严重感染者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从而出现相应症状,如腹痛、黑便等。
急性胃炎起病较急,常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慢性胃炎症状相对不典型,多数患者有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