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泪囊炎一般难以自愈,多继发于慢性泪囊炎,发病后炎症易发展,不及时治疗会致感染扩散、反复发作等危害,确诊后需抗感染等治疗,特殊人群更要积极治疗以防严重后果。
一、发病机制与病情发展
当泪囊存在慢性炎症时,局部防御能力下降,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发急性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泪囊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若不进行干预,炎症可能进一步加重,出现化脓等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慢性泪囊炎患者发生急性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病情会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二、不及时治疗的危害
感染扩散:炎症可能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眼眶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这在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风险更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扩散的速度可能更快,对眼部及全身健康的影响更显著。
反复发作:急性泪囊炎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容易转为慢性泪囊炎,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患者会反复出现泪囊区红肿、溢脓等症状,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
三、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为急性泪囊炎,通常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等措施。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等物理方法促进炎症消退,但这只是辅助手段,还需要结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来控制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更要积极治疗,因为这类人群感染控制相对困难,病情恶化的风险更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感染的耐受能力较弱,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和感染的控制,所以需要更加重视急性泪囊炎的治疗,防止出现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