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是动脉搏动,由心脏节律性收缩舒张使动脉管壁扩张回缩形成。测量部位有桡动脉等多处。正常成人安静时频率60-100次/分钟,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节律正常规整,异常可能提示心脏异常;强弱有临床意义,减弱或增强分别见于不同病症,不同人群脉搏相关指标意义有别。
脉搏的测量部位
最常用的是桡动脉,位于手腕掌侧桡侧凹陷处。此外,还可以在颞动脉(耳前)、颈动脉(颈部两侧)、肱动脉(上臂内侧)、股动脉(大腿根部)、腘动脉(腘窝处)、足背动脉(足背)等部位测量脉搏。
脉搏的相关指标及意义
频率: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年龄因素会影响脉搏频率,儿童的脉搏频率通常比成人快,新生儿可达120~140次/分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慢;性别方面,一般女性脉搏频率比男性稍快;生活方式中,运动、情绪激动等会使脉搏频率暂时增快,而休息、睡眠时脉搏频率会减慢;病史方面,某些疾病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会导致脉搏频率增快,而缓慢性心律失常等疾病会使脉搏频率减慢。
节律:正常脉搏节律规整,若出现节律不规整,可能提示心脏存在异常,如早搏等心律失常情况。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节律异常的意义有所不同,儿童出现短暂的节律不规整可能与呼吸等因素有关,而成年人出现频繁的节律异常则需要进一步排查心脏疾病。
强弱:脉搏的强弱也有一定临床意义,脉搏减弱可能见于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等情况;脉搏增强可能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年龄较小的儿童脉搏强弱的判断相对成人更需结合整体病情,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脉搏强弱变化更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