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症状
冠心病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求失衡,心肌缺血缺氧会引发生化及电生理变化导致疼痛感知,不同人群在供血失衡及疼痛感知上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有差异。
一、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求失衡是根本原因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心肌需要依靠冠状动脉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收缩功能。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能满足心肌的需求时,就会引发心绞痛症状。例如,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加,但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相应增加供血,从而造成供需失衡,引发心绞痛。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其冠心病的发生及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群由于血管老化,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男性在绝经前发病率相对低于女性,但绝经后发病率上升;有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病史的人群,冠心病发生风险更高,心绞痛发作的可能性也更大。
二、心肌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生化及电生理变化导致疼痛感知
1.生化变化方面:心肌缺血缺氧时,会导致心肌细胞代谢产物堆积,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刺激心肌内的神经末梢,进而引发疼痛信号。不同年龄人群对这些代谢产物的耐受程度可能不同,老年人群可能因机体功能减退,对疼痛信号的感知和处理相对更敏感;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高脂饮食者,其体内代谢紊乱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时代谢产物的堆积,更容易诱发心绞痛。
2.电生理变化方面:心肌缺血还会引起心肌电生理活动的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会通过神经传导通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被感知为疼痛。性别因素可能会影响电生理变化对疼痛感知的差异,例如女性在某些激素水平变化时期,可能对心肌电生理异常导致的疼痛感知有所不同;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其心肌已经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电生理变化引发心绞痛的阈值可能降低,更容易发作心绞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