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
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医疗干预。保守治疗有按摩法(洗净手轻柔按摩泪囊区,每日数次,助残膜破裂使鼻泪管通畅,注意力度)和局部清洁(用生理盐水棉签擦眼部分泌物防感染);医疗干预包括泪道冲洗(满月后专业医生操作,部分患儿1-2次可缓解,遵无菌操作)和泪道探通术(保守无效且6个月以上可用,有复发概率,需专业机构经验丰富医生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眼部情况)。
一、保守治疗
1.按摩法:新生儿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未退化,阻塞鼻泪管所致。家长可洗净双手后,轻轻按摩泪囊区,即内眼角与鼻梁之间的部位,每日数次,每次数下。通过按摩可促使残膜破裂,从而使鼻泪管通畅。研究表明,约有2%-4%的新生儿会患泪囊炎,而早期按摩有一定的概率使鼻泪管恢复通畅。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新生儿眼部组织。新生儿皮肤娇嫩,按摩时需轻柔操作,以患儿舒适为准。
2.局部清洁:保持眼部清洁,用干净的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部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积聚加重感染。新生儿眼部易受细菌等污染,及时清洁可减少感染风险。需注意清洁用具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二、医疗干预
1.泪道冲洗: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泪道冲洗。一般在新生儿满月后,由专业医生操作。泪道冲洗是通过将生理盐水注入泪道,来疏通阻塞的鼻泪管。研究显示,部分患儿通过1-2次泪道冲洗可使症状缓解。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眼部感染。新生儿眼部较为敏感,泪道冲洗可能会引起短暂的不适,但一般可耐受。
2.泪道探通术:若泪道冲洗仍未解决问题,可考虑泪道探通术。这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年龄稍大的新生儿(一般6个月以上)。医生会使用泪道探针探通阻塞部位,使鼻泪管通畅。不过,泪道探通术有一定的复发概率,约10%-20%的患儿可能需要再次探通。对于新生儿进行泪道探通术,要充分评估其风险,在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新生儿术后需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如有无出血、感染等表现,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术后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