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童弱视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斜视、视觉剥夺等因素相关,遗传使儿童发生弱视风险增加,过高远视、未矫正近视和散光、斜视、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会引发或导致弱视。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儿童弱视的发生中占有一定比例。研究表明,若家族中有弱视、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相关病史,儿童发生弱视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相关遗传学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位点的变异与弱视的易感性相关,具有家族遗传背景的儿童,需要更密切地关注视力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二、屈光不正
1.远视:儿童眼球尚未发育完全,多为生理性远视。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会导致视网膜上成像不清,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弱视。例如,3岁儿童正常生理性远视度数约为+2.00D~+2.50D,如果远视度数超过+3.00D甚至更高,就可能影响视网膜清晰成像,进而增加弱视发生风险。
2.近视:近视患儿如果没有及时矫正视力,也可能出现弱视情况。因为近视会使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影响视觉刺激在视网膜上的正常传递,从而干扰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弱视。
3.散光:不规则散光会使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统一清晰的焦点,影响视觉的正常感知,长期下来也可能引发弱视。比如,散光度数超过100度且未得到矫正时,就可能对儿童视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弱视发生几率。
三、斜视
当儿童发生斜视时,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导致双眼视觉输入不一致。大脑会优先使用视力较好的眼睛,而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长期如此就会造成斜视眼的视力发育受到抑制,引发弱视。例如,共同性内斜视或外斜视的儿童,若未及时纠正斜视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很容易出现弱视现象。
四、视觉剥夺
在儿童早期,如果存在影响光线进入眼内的因素,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会使视网膜得不到充足的视觉刺激,从而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弱视。例如,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由于晶状体混浊阻挡光线进入眼内,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正常的视觉信息,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去除混浊晶状体,就极易引发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