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临床表现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有前驱期、发作期、恢复期表现。前驱期有非特异性不适症状;发作期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意识短暂丧失、肌肉松弛、皮肤湿冷、呼吸浅快等表现;恢复期有乏力、头晕、头痛等不适,血压和心率渐恢复正常,部分有胃肠道残留不适,儿童与老年人在各期表现有差异。
1.前驱期表现:在晕厥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小时,患者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比如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汗、腹部不适、全身乏力等表现。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血管迷走反射开始启动,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开始失调,影响了心血管系统和胃肠道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还会表现出情绪的改变,如烦躁不安等;而对于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忽视这些前驱症状或者将其与其他基础疾病的症状相混淆。
2.发作期表现:
血压和心率变化:发作时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的情况。血压下降是因为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心率减慢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抑制了心脏的传导系统。例如,收缩压可能会迅速下降,从正常的120mmHg左右下降到80mmHg甚至更低,舒张压也会相应降低。心率可能从正常的70-80次/分减慢到50次/分以下。
意识改变: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这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受到抑制。在意识丧失期间,患者可能会摔倒,如果发生在危险环境中,如高处、水边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外伤。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摔倒后造成外伤的风险相对更高;老年人则可能因为摔倒引发骨折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其他表现:发作时患者的肌肉可能会出现松弛,皮肤湿冷,呼吸可能会变得浅快等。
3.恢复期表现:意识恢复后,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头晕、头痛等不适,这些症状一般会在短时间内逐渐缓解。血压和心率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在恢复期可能还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的残留症状,一般经过休息后可逐渐消失。对于儿童,恢复期的不适症状可能相对老年人更容易快速缓解,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其恢复情况;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恢复期可能相对较长,需要更精心的护理来促进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