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怎么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治疗分药物和手术等。药物用于缓解症状,不能根本解决;手术有主动脉瓣置换术,机械瓣耐用但需终身抗凝有风险,生物瓣不用终身抗凝但有使用寿命问题;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适用于特定高危或不能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需监测等,治疗需综合患者多因素选方案。
一、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主动脉瓣狭窄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瓣膜狭窄问题。例如,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利尿剂来减轻水肿等症状;对于有心绞痛的患者,可能会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等,但药物治疗只能起到辅助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替代手术等根本治疗方法。
二、手术治疗
(一)主动脉瓣置换术
1.机械瓣置换:机械瓣耐用性较好,但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然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会带来出血等风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抗凝治疗中的出血风险有所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因血管弹性差等因素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对于有特定病史的患者,如曾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等,使用抗凝药物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2.生物瓣置换:生物瓣不需要终身抗凝,但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出现瓣膜衰败等情况。对于年轻患者,如果预期寿命较长,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瓣和生物瓣的利弊;女性患者在选择瓣膜时也需要考虑自身的生育等情况对瓣膜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1.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且高危或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对于高龄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等,TAVR可能是一种相对微创的治疗选择。比如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传统的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置入主动脉瓣位置,创伤相对较小。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脏功能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慢。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出血、血管并发症、心脏传导阻滞等,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有心脏传导系统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术后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并及时处理。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