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多由肺淤血致活动后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乏力(心脏泵血受限致全身供血不足)、水肿(多下肢开始,右心瓣膜病时更易出现,不同人群有不同情况)、心悸(心脏节律改变或心功能不全致自觉心跳异常)、胸痛(如主动脉瓣狭窄时心肌耗氧与供血矛盾致胸痛,不同人群需鉴别)、晕厥(心输出量骤减致脑供血不足,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别)
乏力:由于心脏瓣膜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限,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乏力感。无论是主动脉瓣狭窄还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情况,心输出量减少都会引起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从而使患者感觉疲倦、无力。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不愿意玩耍等;老年患者则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很快就感到力不从心。
水肿:多发生在下肢,尤其是踝关节及小腿部位,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右心瓣膜病时,右心衰竭更易出现水肿。儿童患者出现水肿时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瓣膜病的可能,老年患者若有长期心脏瓣膜病史,水肿往往提示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因体内激素水平影响,水肿情况有所不同。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心脏瓣膜病导致心脏节律改变或心功能不全时,会引起心悸症状。例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心脏代偿性加快心率,患者可感到心慌。不同年龄段人群心悸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出现躁动不安等情况;老年患者心悸可能与心律失常等合并情况相关。
胸痛:部分心脏瓣膜病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如主动脉瓣狭窄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可引起心绞痛样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颈部、肩部等。不同性别患者胸痛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阶段,胸痛需与其他疾病如乳腺疾病等鉴别。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胸痛更应警惕心血管事件的可能。
晕厥: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可能导致晕厥,多是由于心输出量突然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排血受阻,运动时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可发生晕厥。儿童患者发生晕厥需排查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等情况;老年患者晕厥可能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