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的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约80%-90%的心室颤动患者有冠心病病史,急性心肌缺血是重要触发因素)、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肌弥漫性病变等,肥厚型心肌病因心肌肥厚等致电生理异常)、电解质紊乱(严重低钾或高钾血症可引发,老年及长期用利尿剂者易出现)、药物中毒或过量(抗心律失常药使用不当等可诱发)、严重创伤、电击伤等(严重创伤致失血等影响心脏电活动,电击伤直接干扰心脏电活动)
其他相关病因及情况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患者也较易发生心室颤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存在弥漫性病变,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纤维化等改变,会影响心肌的电活动稳定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尤其室间隔明显增厚时,心肌内冠状动脉血流相对不足,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等因素都可导致心肌电生理异常,增加心室颤动发生风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心肌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比如扩张型心肌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而肥厚型心肌病常有家族遗传倾向,多见于中青年人群。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等也可引发心室颤动。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降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容易产生异位起搏点和折返激动;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传导性减慢,可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肾脏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情况,若合并有心脏基础疾病,发生心室颤动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长期应用某些利尿剂等药物的患者也需警惕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药物中毒或过量: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进而诱发心室颤动,比如胺碘酮使用过量或不当可能影响心肌电活动;另外,洋地黄中毒也可引起心肌电生理紊乱,增加心室颤动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浓度及电解质等情况,避免药物过量或中毒引发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创伤、电击伤等:严重创伤导致大量失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影响心脏电活动;电击伤则是直接通过电流干扰心脏正常电活动,容易引发心室颤动。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面临电击伤等情况的风险不同,比如从事电工等特殊职业的人群电击伤风险较高,而儿童若接触到不安全的电源则有电击伤风险,在发生创伤或电击伤后需及时进行相关心脏监测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