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
顺规散光指垂直子午线屈光力大于水平子午线屈光力,验光负柱镜轴位在180°-90°间,人群有发生率,与眼球发育、用眼习惯等有关;逆规散光指水平子午线屈光力大于垂直子午线屈光力,验光负柱镜轴位在10°-180°间特定逆规范围,人群有发生率,与眼球结构、发育、用眼习惯等有关,两者通过验光检查诊断,临床需区分并据情况采取措施,关注不同人群散光情况及时干预处理。
一、顺规散光
1.定义:顺规散光是指垂直子午线的屈光力大于水平子午线的屈光力,即垂直方向的屈光不正程度比水平方向更明显,在验光结果中表现为负柱镜轴位在180°-90°之间(通常接近180°或90°)。例如,经过专业的验光检查,发现患者垂直方向的屈光度比水平方向高,且柱镜轴位处于这个范围,就可判定为顺规散光。
2.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其发生可能与眼球的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顺规散光,但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存在不合理的用眼习惯等可能会影响其发展。对于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的读写姿势等可能会对顺规散光的形成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比如,长期沉迷电子设备,用眼距离过近、时间过长,可能干扰眼球的正常发育,增加顺规散光的发生风险。
二、逆规散光
1.定义:逆规散光是指水平子午线的屈光力大于垂直子午线的屈光力,也就是水平方向的屈光不正程度比垂直方向更明显,在验光结果中表现为负柱镜轴位在10°-180°之间(通常接近10°或180°附近的特定逆规范围)。通过验光检查可以明确检测出这种情况,如发现水平方向的屈光度高于垂直方向,且柱镜轴位符合逆规散光的范围。
2.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同样在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其发生与眼球结构、发育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逆规散光,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存在用眼不合理等情况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生活方式上,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同样可能促使逆规散光的出现或加重。例如,长期不正确的用眼,导致眼球的屈光状态发生改变,使得水平方向的屈光力相对垂直方向更高,从而形成逆规散光。
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主要通过验光检查来明确诊断,不同类型的散光在人群中的分布、对视力等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防控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临床诊断和处理中需要准确区分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都要关注其散光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合理的干预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