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闭合性气胸常见成因包括肺部病变相关(肺组织本身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致肺泡破裂或肺组织破坏,肺部外伤如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医源性因素(胸腔穿刺、肺活检等有创操作不当)、其他因素(高空飞行时肺泡破裂,潜水员上升过快致肺组织损伤),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经常高空作业或潜水人群有不同特点及风险需注意。
肺部病变相关:
肺组织本身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气道阻塞、肺过度充气,肺泡内压力升高,可导致肺泡破裂,气体逸入胸膜腔。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肺泡破裂引发闭合性气胸的发生率有一定比例。另外,肺结核也可引起肺组织病变,破坏肺组织结构,使得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闭合性气胸,结核病灶破坏肺组织造成局部肺组织坏死、形成空洞,气体可经空洞进入胸膜腔。
肺部外伤:胸部受到较轻的外伤,如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可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例如,车祸中胸部受到撞击,可能出现肋骨骨折并伴随肺组织损伤,进而引发闭合性气胸。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胸部组织相对脆弱,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更易出现此类情况,且儿童肺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肺组织弹性等与成人有差异,受伤后发生闭合性气胸的机制虽与成人类似,但损伤修复等方面有其特点。
医源性因素:
医疗操作过程:如胸腔穿刺、肺活检等有创操作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在进行胸腔穿刺时,如果穿刺针位置不当,穿透脏层胸膜,就可能使气体进入胸膜腔引发闭合性气胸。对于老年人,其身体机能下降,心肺功能等相对较弱,在接受医源性操作时发生闭合性气胸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其肺组织弹性等不如年轻人,且可能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如肺气肿等,增加了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对于妊娠期女性,在接受相关医疗操作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妊娠状态下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影响操作的安全性以及气胸发生后的处理等,例如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胸腔内的空间结构,使得气胸的表现不典型等。
其他因素:
高空飞行或潜水:高空飞行时,外界气压降低,而人体肺泡内气压相对较高,可能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潜水时,若潜水员上升速度过快,外界水压迅速降低,体内气体膨胀,也可能引起肺组织损伤,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闭合性气胸。对于经常进行高空作业或潜水活动的人群,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以降低发生闭合性气胸的风险。比如潜水员在潜水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训练,掌握正确的上升、下降速率等,高空作业人员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等。



